课题:4.1线段、射线、直线一、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描述性定义和表示方法,理解直线的性质,充分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2.通过识图、辨析、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过程,发展几何意识、合情推理和探究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类比、联想、猜想等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学习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三、学习过程:预习课本106、107页环节一、自主预习:1.你能利用直尺画出小学学过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吗?2.线段有2个端点,射线有1个端点,直线0端点。环节二、合作探究:1.一段木条,粉笔,铅笔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将线段一段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2.阅读课本第106页“做一做”,并填空:(1)过一点A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点A,B可以画一条直线。(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木板上,至少需要两个钉子,由此你得到的结论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1)如图,三个点A,B,C不在一条直线上,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线段或直线,可以画出3条直线,3条线段,线段可分别表示为线段AB、线段AC、线段BC。(2)如果在上面的问题中,没有说明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只是说“有三个点A,B,C,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线段或直线,可以画出几条线段?几条直线?”那么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呢?一条或三条ABCCABD(3)有四个点,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直线?一条或四条或六条设计意图(目的):在探索中发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结论、说出发现,鼓励学生相互协作、猜想验证.环节三、随堂练习:1.如图,点A,B,C在直线L上,则图中有3条线段,它们分别是线段AB、线段AC、线段BC,有6条射线。2.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了两端的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这里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右图中有直线条,射线条,线段条。4.手电筒射出去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是(B)A.直线B.射线C.线段D.折线5.已知平面上四点A,B,C,D,如图所示:(1)画直线AB;(2)画射线AD;(3)直线AB,CD相交于点E;(4)连接AC,BD相交于点F.设计意图(目的):本环节设计了一组练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联系和区别,同时巩固对其表示方法的掌握.题目设置的出发点在于检测本节课所学,所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鼓励他们独自接受挑战的信心,期望能达到80—90%.环节四、延伸拓展1.经过任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以画出的直线条数是()A.一条B.两条C.三条D.一条或三条2.如图,该图形中共有条线段。EADBC3.某客车往返于A,B两地,中途停靠C,D,E三个车站(1)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任意两站间票价不同)(2)若每种车票都要印出上车站与下车站,则需印制几种车票?4.平面内画3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几部分?设计意图(目的):本环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稍具难度和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四、小节与收获: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