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增加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3、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知识链接】1、庄字及其它:庄子,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它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行文有时像风行水上;有时像万斛源泉,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2、庄子名言: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学法指津】同学们,你们知道“庄周梦蝶”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庄子的两则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和《惠子相梁》。同学们,学习时注意领会庄子与惠子那种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以及他们不同的生活情趣和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要去品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自主学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⑵.非醴()泉不饮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⑷.鯈()鱼出游从容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各自怎样的心境?4、《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故事中的鹓鵮、鸱、腐鼠各比喻什么?【合作探究】1、《惠子相梁》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2、两篇短文虽然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鲜明,说说你对庄子、惠子的认识。3、应如何领会庄子的“鱼之乐”?你能从其它文学作品中找到例证吗?4、说说《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释疑解惑】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拓展创新】模仿古人的口吻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对庄子与惠子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谈谈自己的看法。【自测提升】一、积累运用1、《〈庄子〉故事两则》,作者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分)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B.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于是鸱得腐鼠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C.请循其本D.鹓鶵过之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11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1)非梧桐不止,()(2)其名为鹓鶵()(3)非练实不食()(4)或谓惠子日()三、课外阅读(13分)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