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3.学习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知识链接】作者及作品简介: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年),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根据一些纵横家及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战国策》经刘向整理编辑。全书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到秦并六国,约240年。内容主要是记载当时谋臣测试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所记人物复杂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唐雎、鲁仲连;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生动。《战国策》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唐雎()缟素()怫然()免冠()韩傀()休祲()王僚()以头抢地()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合作探究】4.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5.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6.安陵君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7.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8.唐雎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释疑解惑】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拓展创新】1.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故事。2.我的创作:唐雎、专诸、聂政、要离都是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你心目中还有哪些英雄,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自测提升】一、积累与运用(6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静谧(mì)蜷伏(quán)鳞次栉比(zhì)浑身解数(xiè)B.剽悍(piāo)追溯(shuò)物竟天择(jìnɡ)相形见绌(chù)C.旁鹜(wù)拮据(jū)即物起兴(xìn)恪尽职守(kè)D.酷肖(xiào)慰藉(jiè)吹毛求痴(cī)忍俊不禁(jì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B.前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B.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强青少年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倾向的能力,是目前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D.2013年6月12日,正驾乘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的3名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人送来了端午祝福。二、课内阅读(10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