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研究典型的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人类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CO2+H2O==H2CO3——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为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作用。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4、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过程与方法1、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3、熟练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4、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115页学情分析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需求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或通过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来了解CO2的知识但是,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办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对比学习法教学资源多媒体展示台、有关实验仪器(一氧化碳性质实验)。板书设计二、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气体无比空气略小难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点燃2CO+O2===2CO2116页(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O+CuO===Cu+CO23、一氧化碳的用途有利的一面: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不利的一面: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回忆]CO2的实验室制法那么CO2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用途呢?[讲述]“杀狗洞”故事[演示实验]CO2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演示实验]CO2的溶解性[总结归纳]:引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板书]二、物理性质1.通常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归纳、小结观察现象并记录:燃着的蜡烛从短到长依次熄灭。思考归纳①CO2密度比空气大②通常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1.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几滴醋酸,说明紫色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演示实验]2.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提问]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它的化学方程式[板书]H2O+CO2=H2CO31.观察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并记忆2.观察现象:溶液变成红色讨论并回答并记忆初步认识石蕊这种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117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演示实验]3.将上述变红的溶液加热并将所产生气体通入另一支盛有紫色石蕊的试管中(改进)[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家?说明: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加热时分解更快.指导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观察:红色溶液变成紫色,并有无色气泡产生。另一支试管内的石蕊则变红色。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