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审核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课题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简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八·一九”事件;归纳什么是“匈牙利模式”;初步认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经验教训。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师:赫鲁晓夫是积极倡导改革的苏联第一任领导人,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行者。那么,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肯定,并用多媒体显示:“原因: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发展苏联经济”。)师:赫鲁晓夫改革比较全面,但影响较大的措施是什么呢?这些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了吗?1、农业方面,2、工业方面,3、评价师: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匈牙利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匈牙利改革的内容和结果又是如何呢?什么是“匈牙利模式”呢?师: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也进行了改革,(多媒体显示:3.中国改革)但改革的结果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请同学谈谈其原因。二、东欧剧变(多媒体显示)1.概况1989-1990年(多媒体显示)师:请同学们说说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1989年到1990年间都发生了什么变化?2.实质(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进行强调,并用多媒体展示:“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原因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外长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谈话内容(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对东欧剧变的原因展开讨论。教师提示学生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在学生讨论后,让学生进行概括,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并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师:第一,内部原因。包括两个方面:(1)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领导人的任命和更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种盲目照搬苏联模式,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因而产生了许多错误和问题;(2)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第二,外部原因。也包括两个因素:(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2)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三、苏联的解体1.过程(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恶化。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从此,苏联开始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他首先进行的是经济改革,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