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敬业”“乐业”等词语;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2、感受作者层层深入论述观点过程,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品味“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建立快乐学习观:尊重学习,就是尊重自己。【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1922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对自己的职业采取什么态度,是人生一大问题。作者认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进行充分论证后,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学生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学法指津】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自主学习】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3、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______(见碰)着他,也没有办法。(2)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_______(教育教导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3)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_______(解释解剖解析)起来,并没有高下。(4)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_______(放摆搁)在哪里才好。4、文学知识本文作者是_________,他字_________,号________,中国近代_______派代表人物。与__________一起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_变法”。5、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稿,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这一论点作者谈了几个问题,分别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3)“业”指的是什么?“敬业”是什么意思?“乐业”又是什么意思?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4)反复阅读课文,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此题意在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6、请归纳文章主旨。【合作探究】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地分析说明。2、作者是如何论证“敬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我们学习了梁启超先生演讲并深受他的感染,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呢?4、“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此题意在留意观察生活,能够发现身边凡人琐事的意义。同时练习口语表达能力。)5、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此题意在激发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辩证地理解人生问题。合理即可。)【释疑解惑】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自测提升】积累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弦(xián)凛冽咬文嚼字(jiáo)郑重其是B.脑髓(suí)窒息廓然无累(kuò)再接再厉C.蓦然(mò)取谛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D.狼藉(jí)烦躁鳞次栉比(zhì)张皇失措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