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忆读书冰心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3、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被誉为“文坛祖母”。二、初读课文,扫读词语障碍。(见预习提纲)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作者写了几个阶段的读书事例?按照什么顺序记叙?明确: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对答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部分先分说,后总说。可分为2层:第1层:(2—10段)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①、2—5段:读《三国演义》:由一知半解→越来越懂→越来越爱读②、6段: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对自己的作文很有帮助。③、7段:读《水浒传》,并将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突出了水浒人物有个性。④、8段:酷爱古典诗词,能背《满江红》、《声声慢》⑤、9段:11岁时,看《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广泛兴趣。⑥、10段: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的不同感受。第2层:(11段)总结作者一辈子“多读书”的情况及“读书好”的感受——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个阶段:幼年、少年、老年;时间顺序2、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其中哪句最重要?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最重要。四、感知课文,分析解答。1、作者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明确:例:①段:“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③段“津津有味”“含泪上床”;④段“咬牙”“居然”;⑤段“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⑦段“尤其欣赏”“气愤填胸”……2、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读书有哪些好处呢?你能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吗?明确: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3、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明确:《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4、读《三国演义》时,还“含泪上床”,“大哭了一场”,“哭”是快乐吗?5、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选书的呢?请找出具体的例子。明确:比较、选择。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6、冰心老人的选择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明确: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五、小结。以“本节课我知道了……”为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阅读课文下列片段,回答有关问题(一)第2段到第5段1.第一段中,“不是……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