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备课人班级时间第一周教材研究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作者在本文使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和一唱三叹手法的作用。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作者在本文使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和一唱三叹手法的作用。难点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对新中国、新社会的热爱之情。教法学法讨论法、讲授法、朗读法媒体教具课件、班班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层次,把握主旨。一、导入:1、简介单元主题。2、问: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你对长江了解多少呢?3、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二、读(一)资料助读1、作者介绍:郭风,当代作家,散文处女作是《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唱吧,山溪》《曙》,散文诗集《叶笛集》《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本文选自《英雄和花朵》。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3、体裁:散文诗诗体的一种,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散文诗不分行,也不一定压韵;语言高度凝练,内容跳跃性更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二)有感情地读课文:1、自由读全文: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2)体会情感。反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吹拂哺育堆栈舢板驳船曙天粼粼玫瑰欢愉浦口帆船千年万载湖泊停泊解释词语曙天:天刚亮哺育:养育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欢愉:欢乐而愉快。奔赴:奔向(一定目的地)照耀:(强烈的光线)照射。粼粼:形容水的明净。朗读情感指导:舒缓、读出赞美之情。2、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注意把握语速、情感。(点评)3、表演朗读:(1)不指名轮读;(2)师生合读。三、议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2、理清层次:第一部分:(1-2)描写长江美景。第二部分:(3-6)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第三部分:(7-8)照应开头,高唱赞歌,点明主旨。3、第3自然段在文章情感抒发与结构是起到了哪些作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结构上:贯穿全文。承上启下。四、练1、《学法》第1—5题第7题;2、积累有关长江的诗句。要求:至少3句,写在课后习题空白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作者在本文使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和一唱三叹手法的作用。一、复习导入1、《长江》体裁是,全篇贯穿一个“”,抒发了作者的情感。2、第3自然段在文章情感抒发与结构上起到了哪些作用?3、汇报积累的长江诗句。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出示问题,1、文章描写了长江哪个时间段的景象?这里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作品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傍晚,而只写长江的黎明?2、请找出作者看到黎明时长江景象时心情的句子。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学生看课文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1、黎明;黎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这里的黎明具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象征的是祖国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拥有美好的明天。2、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借喻古老的民族焕发了青春,作者对此充满了兴奋,无比激动。三、赏析精彩语句:1、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答题格式:①运用的修辞手法,②这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④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找句子,按答题格式在相关句子旁批注,然后全班展示交流:例如:(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