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案中人教版教学课时2教材分析本节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通过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区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如活动2日本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用若干个主题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如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的特征)。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的能力。本节内容包含,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1、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教学难点1、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教学过程引入:我国是东亚的一个国家,有许多国家与我国接壤或隔海相望。在我国邻近的国家中,经济最为发达且人口过亿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引出日本。新课: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地理位置:读图法。读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明确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黄海和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地形:读图7.2“日本的地形”,明确日本的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读图7.2“日本的地形”。了解日本的海岸线曲折的特点,分析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读图7.2“日本的地形”,识别火山符号,找出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及海拔高度;读图7.5、7.6,了解日本的火山、地震提问: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分布与地壳板块边界有什么关系?读图7.7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读图“传统民居”,分析日本民居的建筑特色,如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木制框架结构,多为二层楼房,房顶坡度较缓,以增加稳固程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读图“防震演习”,说出日本小学生是怎样进行防震演习的。结合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组织学生讨论当地震发生时如何防震减灾。二、与世界密切联系的工业从日本的工业产品引出高度发达的日本工业。1、日本的工业区活动1读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说出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重要的工业城市?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读图7.10、图7.11和图7.12,分析归纳: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填写活动2思考: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2.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投资建厂主要对象:欧洲、美国、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阅读课文内容并读图7.15。关于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多媒体显示一些具体和直观的印象。读图7.16、7.17,结合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介绍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文字、绘画艺术、古建筑、医学和宗教等;介绍一些日本现代科学、文化、艺术发展情况,以及日本引入西方文化给日本文化发展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