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内容主要分布在教材的第68—72页,其主要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为基础,介绍了它们的组成,在生活中的用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题安排在酸碱相关内容之后,合乎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盐开始,介绍两类重要的盐—氯化钠和碳酸盐。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一部分先从生活常识着手,主要介绍食盐的性质、用途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根据分布情况提出得到粗盐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探究粗盐提纯。第二部分从图片展示开始,介绍碳酸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以回忆二氧化碳制法的手法引入正题,以比较碳酸盐和酸、碱反应寻找规律得出复分解反应,比较自然。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教学难点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解决办法1.采用体验式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常识深入课堂,真正体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于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探究的话,肯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采用设问讨论、小组统一意见后探究、出现问题、播放正确操作录像、及时交流、解决疑问的效果较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材中的演示实验课让学生上台演示,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一定要求学生知道得透彻,可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完善。教学资源《化学》《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标准新教案》相关实验器材根据内容提前搜集相关图片、录像(见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用途2、与酸溶液、碱溶液、盐溶液的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3.复分解反应: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创设情景、引出内容回忆知识、对比试验〈投影〉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大理石)〈介绍〉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谈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如钙尔奇片的成分就是碳酸钙。2.碳酸钠俗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的生产。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蒸馒头时可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治疗胃溃疡(易引起胃穿孔)。〈提问〉1.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演示:盐酸腐蚀含碳酸钙的建材2.碳酸钠、碳酸氢钠能否也发生类似的反应呢?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按照[实验11-1]的实验要求,装置观看图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听介绍,理解可提出疑问回忆二氧化碳的制法,写出化学方程式仔细观看实验,寻找不同之处,分析原因,写出方程式,完成表格。让学生感受外界的繁华,想置身于其中或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的话必须学好文化学科。通过介绍碳酸盐的部分用途,消除学生看过图片后积虑在心头的疑问使学生温顾而知新,通过实物实验的演示,让学生印象深刻。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断能力,训练有关方程式的书寻找规律归纳概念提出问题归纳总结巩固知识按图11-7。两位同学同时演示。演示[实验11-2]:〈设问〉上面列出这些反应跟我们前面所学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