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特殊保护(第1课时)本课地位本节课是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开篇课,弄懂什么是法律,则是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学习法律常识的基础。法律的概念是整个法律常识课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法律”一词是整个法律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出发点。因此,本节课承担着法律常识教学的总的导言课的作用。本节课第二部分专门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设置,因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本课着重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的必要性,它在思品的法律板块中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法律对七年级学生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这些十二三岁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因此,学生应该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来保护自己。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新课程建构的基础。就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人文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我们设计了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更多的学校生活、校园生活。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故事化和问题化。其次,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新课程的追求。本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学要特殊的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再次,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新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让活动引领教材,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的了解,培养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和意识,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知识与能力: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认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通过参与有关活动,培养和提高观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之所以是重点,因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让他们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确规定,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受到哪些保护,才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难点法律的三个特征。法律特征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些概念,特别需要老师在讲授时把握好深度。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2、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及活动引领、自主感悟、合作探究、情境教学等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3、用材料收集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安全的种种行为的实例。在分析这些事例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各种侵害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响,从而敲响保护自己的警钟。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法律概念,搜集相关活动材料。2.通过调查、上网等渠道了解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教师准备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活与法律一、问题导入师:以“我的看法”导入有人说:“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我无关。”有人说:“我年纪小,法律与我无缘。”根据上述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你还能从哪里捕捉到法律的“身影”?(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引出“自我测试”----“生活与法律”二、讲授新课(板书)一)生活与法律(见书本:让学生独立判断并思考判断的理由,时间3分钟,3分钟后让学生举手抢答,再由老师来总结,并链接至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补充说明。)1、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