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帮助学生理解爱心是博大的,但爱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分清是非后的爱心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教学流程教学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至理名言在2007年的百家讲坛上,于丹以论语系列创下《百家讲坛》收视高峰。①《论语-卫灵公十五》有一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爱人”思想的具体体现。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话题。③假设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一刻钟,你将会做些什么呢?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对亲人、对别人的关爱。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们心中不灭的明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然而,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为,让我们体会到的爱是不一样的。④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从主人公的行为中,我们体会到的爱是什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发现爱多种多样:⑤因为有爱,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有爱,社会溢满真情;因为有爱,生活充满欢笑。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可生活并非都是动听的乐章,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请看: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⑦正如同学们所说,要爱人首先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的基本含义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例如:我不喜欢别人对我漠不关心,那我就不能对别人漠不关心;我不喜欢别人用野蛮的方式对待我,那我也不能用野蛮的方式对待别人;我学习休息时不喜欢被人打扰,那他人学习休息时我就不能打扰他。再来补充一些,好吗?同学们都补充得很好。老师有时会听到同学说:⑧我不想被别人批评,我也不批评别人。对这种想法你是怎么认识的?)讨论:我不想被别人批评,我也不批评别人。二、将心比心推己及人⑨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他人有没有强求我们干自己不喜欢的事?举例说明并叙述一下自己当时的感受。我们该不该强求他人干他所不喜欢的事?为什么?活动:小组交流,然后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由此,你获得哪些启示?⑩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三、收获平台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道理?老师把今天所学的内容烹制成了一碗心灵鸡汤。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总结:心动不如行动。愿我们都成为爱的使者,让爱心汇聚,让温暖传递,用真情和奉献演绎人间博大的爱!四、教后小记:第6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学习表达友善态度、感恩心情的合适方式。理解爱心是博大的,但爱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不是不问是非,更不是不要分清是非,只有分清是非后的爱心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在课前先将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小组,便于活动的开展。教学流程教学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为他人开一朵花①音乐《为了谁》歌词中唱到:“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呢?为了他人。当然,他人也在为我。生活中就是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需要帮助。让我们庆幸的是同样在这个社会里有许多的热心人,他们奉献着自己,关爱着他人。③关爱就在你身边。苏宁128万拍得熊倪金牌,作为民工子女助学善款.同学们,其实人啊,在很多情况下显得十分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