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希望从这里开始教学时间(日期、课时)教材分析先由希望工程的由来以及比较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分两个栏目: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这是重点和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要终身学习,学无止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情分析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本课着重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案例,从中获得相应的法律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并深化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2.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课案例应以故事、小品、漫画或动画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学目标教学准备组织学生编排小品《我要上学》(小品内容梗概:见附页)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页边批注加注名人名言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结合受教育即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特点,初步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知识与能力:了解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结合事例,理解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结合事例,理解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过程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新课导入】(师)请同学观看一则小品《我要上学》。思考:为什么妹妹强烈的渴望上学?归纳总结出受教育的重要性。知识点拨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师)介绍希望工程的标志性人物“大眼睛”和“鼻涕虫”通过希望工程发生的命运变化,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导入课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真切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从受教育开始【讲授新课】活动:出谋划策(师)在刚才表演的小品中,由于家境贫寒,母亲个人无力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孩子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师)介绍我国的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国家、社会、学校对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所作出的努力。(师)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必须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公民获取受教育的机会或物质帮助。(基本权利我们可以这样来通俗的记忆,就是你可以提出要求同时你的要求是法律保护的,而其他人要满足你提出的要求,这就是权利)知识点拨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自身发展、国家要求)那么,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享有哪些权利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感受权利的活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公民能上学接受教育。〔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到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懂得从哪些途页边批注径获得帮助,增强权利意识与维权能力。活动:感受权利(生)交流课前各小组准备的统计数据(见课本100页表格),谈谈小组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作为受教育者享有了哪些教育资源。(图书节的活动,光彩事业)(师)除了从表格统计中感受到的权利以外,作为受教育,结合自己的受教育历程,你还感受到哪些权利?(小学、中学、将来)这些证书证明了什么,对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帮助吗?我们能享受哪些教育资助呢?你知道国家设立哪些教育资助呢?(毕业证书)(生)回答问题(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同学们介绍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信息点击: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受教育者能够享有的具体权利,增强对受教育权的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感恩意识和珍惜受教育权的意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等综合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