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大家庭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中华民族大家庭》是陕教版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认识各个民族在中华大家庭中的地位作用,懂得民族团结的意义。<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感受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深厚情谊;感受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2.能力目标:提高对我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共同维护民族团结。<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原因。难点:维护民族团结。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名族的风情了解不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很感兴趣,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三、教学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1)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2)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讨论、归纳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想所感进行讨论、归纳,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1)学生准备:搜集相关民族风俗等与教材相关的图片。(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素材。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导入(音乐欣赏)欣赏音乐《爱我中华》多媒体展示:你认为哪个字最能概括我国的民族状况?——多学生欣赏音乐、谈感悟,导入新课。情境体验通过体验情境,启发学生。情境一:图片欣赏“维吾尔族”文字以及图片;“彝族”文字以及图片;“朝鲜族”文字以及图片;“白族”文字以及图片。多媒体展示:一、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1、我国民族的人口比例及分布特点: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9%。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历史上,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时期分别是哪几个朝代?——秦汉、隋唐、明清祖国达到空前统一又是何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说一说:人口逾百万的少数民族有: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是: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你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是:——各族缔造了、维护了统一的民族大家庭;各族在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发展。情境2:图片欣赏“彝族、维吾尔族”文字以及2元纸币图片“回族、藏族”文字以及5元纸币图片二、兄弟姐妹手牵手1.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平等相处,亲如兄弟姐妹。你了解人民币上的图案吗?查一查:人民币上有哪几种民族文字?汉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四种文字是四个自治区少数民族的文字,宁夏回族与汉族通用汉语。人民币是国家发行的货币。将民族人物头像、文字和学生体验、思考。具有民族特色的名胜古迹印在人民币上,象征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位平等,反映了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象征各兄弟姐妹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睦友好相处。中华大家庭中56个兄弟姐妹都平等相处、亲如一家,那么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是为了什么呢?完成课文p83内容。2、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请用成语形容各族人民平等友好的关系:情同手足、亲如兄弟、情深似海、情深意浓、血肉相连、血浓于水、水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