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一)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还分别存在着两边相等和三边相等的特殊关系。那么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研究的问题: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数学家)。二、做一做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三、想一想1、你能用三角边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直角三角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为13)请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4,(想一想):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申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指的屏幕的宽吗?那它指的是什么呢?四、巩固练习精选练习,掌握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一定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方法为此,可设计下列三组具有梯度性的练习:练习1(填空题)已知在Rt△ABC中,∠C=90°。①若a=3,b=4,则c=________;②若a=40,b=9,则c=________;③若a=6,c=10,则b=_______;④若c=25,b=15,则a=________。练习2(填空题)已知在Rt△ABC中,∠C=90°,AB=10。①若∠A=30°,则BC=______,AC=_______;②若∠A=45°,则BC=______,AC=_______。练习3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6cm。求:(1)高AD的长;(2)△ABC的面积。探索勾股定理(二)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2、掌握勾股定理和它的简单应用。重点:能熟练应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导入课题我们已经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究竟是几个实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还需要加以论证,下面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下边请大家画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剪下来,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接着提问: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什么?学生回答有两种可能:(1)(2)把这两种表示大正方形面积的式子用等号连接起来。对上式进行化简,得到:即这就可以从理论上说明了勾股定理存在。请用别的拼图方法说明勾股定理。二、讲解例题例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右图,图中△ABC的∠C=90°,AC=4000米,AB=5000米欲求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20秒时间里飞行的路程,即图中的CB的长,由于△ABC的斜边AB=5000米,AC=4000米,这样BC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解:由勾股定理得即BC=3千米飞机20秒飞行3千米.那么它l小时飞行的距离为:(千米/时)答:飞机每小时飞行540千米。三、想一想:观察上图应用数格子方法判断图中的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就不能使用勾股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