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D2、A3、A4、A5、B6、A7、C8、A9、B10、A11、C12、C13、A14、A15、A二、多项选择题1、ACE2、AD3、ACDE4、BE5、AB6、A.B7、AB8、CDE9、ABCDE10、ACDE11、ABCDE12、ABCDE13、ACE14、BD15、AC三、名词解释题1、传播管理说这类定义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P3)2、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公共关系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P10)3、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相处和交往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的公众环境状态中比较直观的方面公共关系“好”还是“不好”,从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就可以直接判断。(P16)4、形象(P18)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它主要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P21)6、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这种舆论反映和评价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P17)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观念、协调观念?P122、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P13-143、为什么说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P15-16五、论述题1、从关系、职能、学科的角度论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要点:公关本质属性;分别阐述关系、职能、学科性质。(P7-8)2、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要点:人际关系;(1)联系(内容、方法)(2)区别(主体、对象、内容、方式)P213、试述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要点:人群关系;(1)联系;(2)区别P21-224、试分析公共关系有代表性的七种定义?P2-3六、案例分析题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活动—《中国名牌》杂志社的公关创意知识点: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从背景上(历史、立场)进行项目调查,得出结论:回归这一天,一个民族的沧桑荣辱将在这时刻凝聚升华。当时离回归只剩3年半过渡期。寻求一种能充分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信念与浓烈企盼之情的特殊活动方式,其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政治影响与历史作用。开展了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目的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切入点是倒计时;焦点、层次和时间到位;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分析评点:(1)舆论影响、社会效应,堪称“中国公关史上值得一书的大手笔”。(2)精妙的创意:倒计时版设置在祖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为公关策划找到了一个最佳着落点。(3)高层次、长跨度、大规模:①规模最大倒计时牌面积达153.6平方米);②受众面最广;③活动时间最长,前后历时925天;④新闻媒介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以及频率最多。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A5、D6、A7、D8、B9、C10、C11、A12、A13、D14、A15、A16、D17、B18、A19、A20、B二、多项选择题1、DE2、ABCE3、ABC4、ACDE5、ABCD6、ACDE7、ABD8、ABD9、BCD10、CD11、DE12、BC13、DE14、AD15、BC三、名词解释1、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P31)2、报刊宣传活动指某公司、某组织所雇佣的人员为了本公司、本组织的利益在报刊上进行的宣传活动。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是巴纳姆时期的显著特点。(P27)3、门户开放原则(P29)4、“便士报”运动(P27)5、“清垃圾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历史上出现了报刊宣传活动,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