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应急预案适用性的几点研究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事故的发生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客观上来看,一些老企业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加之管理不善,存在重大的事故、环境隐患,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建在水源地或城市中心区,一旦突发事故就会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一些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管理和应急预防措施的薄弱,也是环保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大国,主要化学品的产量和使用都居世界前列,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门类齐全,各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处置过程中,都容易发生各类事故。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各从业单位制定、实施和完善各类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便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一个单位的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如何,则更是受到人员、资源、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参差不齐,其适用性是否符合企业潜在危害的实际便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目前即便是编制了应急预案的从业单位,也由于应急预案的适用性较差,或流于形式,或没有按要求进行演习,缺乏实际应对的经验,从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二、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的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危害主要包括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害,与人接触后能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和对大气、水土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危害。三、应急预案适用性探讨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要求,一般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基本情况;危险目标;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工艺处理措施;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的隔离;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应急救援保障;内部保障;外部救援;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应急培训计划;演练计划及附件等。下面就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和编制过程中的不适用情况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1.危险源辩识及重大危险源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辩识,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因此,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依据就是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对于尚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企业,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评审,评审有目的是了解组织的基本情况(如企业规模、性质、占地面积、选址、自然社会环境、化学品性质、储运和使用状态等)和安全环境管理现状。实施初始评审后,要对自己的活动、危险因素、法律法规及当前环境的安全管理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其中最重要的是危险因素,尤其是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和评价。有些企业由于初始评审工作做得不细致、不全面,很容易导致一些潜在的重大危险因素的遗漏,或出现重点不突出等,选用性也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说,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因素的识别应考虑3种状态、3种时态和危险化学品的特殊危害类型。3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3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在时态和状态上,人们往往容易识别现在危害因素,而忽视以往遗留的危险和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潜在危害,而潜在的危害恰恰是一个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的根本所在。在企业中,一般常用的危险辨识、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危险指数方法,风险概率评价法(PRA)等。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分工应急预案的策划能否成功实施,有赖于各级人员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规定他们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从而确保按照此应急程序的规定各负其责。一个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应急预案不仅仅事故现场所在部门的事情,而是与企业所有部门乃至所在地安全、环保、卫生、消防、交通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