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优秀领导干部应当掌握的十一种方法论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总的根本方法。方法论正确,可以事半功倍。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方法,它超脱于具体的方法之上,具有规律性、原则性、普遍性,可以帮助人们寻找方法、创造方法、运用方法和发展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论,就如同找到了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4种软实力,一是通识教育,二是独立思考能力,三是终身学习能力,四是领导力。这4种软实力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的“方法论”。领导干部到党校参加培训学习,最根本的就是掌握“怎么看”的世界观和“怎么办”的方法论。恩格斯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新时代优秀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从而更好把握发展规律、把准时代脉搏、推动社会发展。一、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要好,要有潜质、潜能根据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水下冰山理论”,可以将干部的能力引申为包括学历、经历、政绩、专长等可见的“水上部分”,包括个人品德、心理素质、社会角色、心理内驱力等不易看见的“水下部分”,即潜质、潜能。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没有本事当不了领导,也当不好领导。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官更要本领强。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进入新时代,事业要发展、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必然要求各级干部具有新气象、新作为、新素质、新本领。没有干事创业的“两把刷子”,当干部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才能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时代节拍、与岗位职责相匹配。既要重素质又要重潜质,既要看显能又要看潜能。素质为立身之本,潜能是发展之基。再好的调料没有好的食材也做不出佳肴。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显能决定了当前能做什么事、能把事情做得怎么样,潜质和潜能决定了能走多远、能走多高。唯有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积蓄未来发展的潜力,方能夯实干成事的硬基础,增强干实事的原动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世界不断发展进步,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敢于超越自我,勇于追求卓越,才能不断跟上发展的步伐。善于准确认识自己、认识工作、认识大势,才能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目标和标准。主动与自己较劲,敢于挑战自己、挖掘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争取更大的进步。新时代优秀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本领,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时刻保持能力不够的危机感、本领不足的恐慌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挖掘潜能潜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二、有事做时要认真做事,无事做时则认真读书,学会等待和积累《菜根谭》有言:“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领导干部认真做事、认真读书都是善于等待和积累的一种表现,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循序渐进、蓄势待发,才能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积微才能成著,水到方可渠成。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从实事干起。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忽视客观规律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干部成长进步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就是知识能力的提高、经验政绩的积累、职务资历的“墩苗”,是射出成功之箭的张弓蓄势。学习实践是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用知识和智慧武装自己、才能成就精彩人生。有实力才能从容应对一切。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当干部,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