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必须超越现有的一切,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消除由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才会获得成熟的认识。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2.为了体验所有人、事、物的独特和新鲜之处3.我必须完全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4.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因为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5.首先确立自我,才能够放弃自我1.自律的原动力———爱。2.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3.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4.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5.坠入情网的本质:大部分人还是渴望摆脱寂寞,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坠入情网,似乎能够使之实现“逃亡”,摆脱孤独和寂寞6.自我边界:当婴儿意识到他的愿望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周围世界的愿望,他就开始在自己和世界之间做出区分7.自己的肉体和能力有着多么大的局限性,所有的个体都要联合起来,惟有彼此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8.因幻想而爱,这样的感觉是虚幻的,常常与现实脱节。这种感觉就和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9.自己没有跟对方融为一体,欲望、爱好、想法相去甚远,局面好像难以改变,差距好像无法缩短若想避免这种情形,他们就必须面对现实,学会真正的相知和相爱。10.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真正的爱,却可使自我界限扩充,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11.我们和爱人的心灵其实并不完善,而是需要更多的滋养。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我们希望对方成长12.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性的需求和外在性的刺激,产生的典型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13.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关联14.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爱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真正的爱带来的狂喜。延续的时间更为长久,可使我们和宇宙融为一体,这种情形称为“人性和神性的结合”15.对爱的误解,就是正的将依赖性当成真爱16.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17.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他们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心满意足。只要通过与别人的关系,让他们获得某种身份或角色,他们就会感觉舒适,至于那是什么身份,对他们并不重要消极性依赖患者未必永远自私自利,但其动机无非是想牢牢抓住某个人,获得需要的关心和照顾18.过分依赖者只关心个人的滋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关心别人心智的成熟,不关心心智的成熟,爱就不能带来任何滋养以及任何形式的“精神贯注”,所以,它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19.培养某种特殊嗜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为心智以外的“自我”提供养分20.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类。只有人类的心灵,才有成长与进步的能力21.我们和宠物的沟通相当有限,我们不知道它们每天在想什么,却一厢情愿,把想法和感受投射到宠物身上,甚至引为人生知己。实际上,这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罢了22.我们喜欢宠物的原因是:它们表现乖巧,任凭摆弄。23.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24.真正的爱的滋养,远比一般意义的抚养复杂得多25.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给予者以“爱”做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26.受虐者为使报复的动机更为合理,她们必须体验遭受伤害的感觉27.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