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1.引言1.1大背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我国作为ISO的正式成员国,政府部门对OHSMS标准化新动向给予了高度的警觉和重视,在短短的数年内作出了及时跟进和反应。伴随着ISO9000和ISO14000标准体系在我国的成功实施,同时也囿于OHSMS标准前两类标准的相关性和兼容性,从而为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了经验性保障平台,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现行职业卫生标准161项,标志着我国职业卫生法制化进程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总体上令人鼓舞。1.2严峻的形势由于地缘环境、发展历程、企业观念、管理理念、经济条件诸因素的差异,导致地区、行业、企业之间的不平衡和巨大差异,“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职业危害触目惊心”的局面没能得到彻底改观;来自卫生部、国家安监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北京专题新闻通报会上传出的数据表明;2007年对1426家外商投资企业调查,37.2%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职业危害,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人占生产工人的34.7%。近年来(截至2006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676562例。国家安监总局2006年1月20日透露:中国目前可能受到职业伤害的范围达到7亿多人,涉及企业1600万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专家们估计,今后若干年,我国的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目前的职业病报告不能反映职业病发病的实际情况,职业病发病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发病者多属于困难群众。职业病和职业性损害已给劳动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我国GDP的2.5%–3.0%。1.3任重道远据今年4月卫生部北京新闻通报会发布的信息;2007年,全国共监督检查企业121779家,查处违法单位21264家,其中警告12184家,罚款1662家,罚款总额3054万元,责令停业73家。但这种运动式、标语口号式、和浮在面上的非标准的方法是无法真正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全面展开,只有当各级政府完全将该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法制化的管理程序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所从事的电镀行业同属高毒高污染类别。由于长期以来没有重污染企业专管部门,导致电镀工业的分布和发展缺少总体的、科学的、完整的规划;厂点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分布散乱,给OHSMS标准的宣贯带来难度。2.电镀行业特征和职业卫生现状2.1行业特征电镀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十分幺小却必不可少的基础工艺性行业,33.8%的电镀企业分布在机械制造、印染业,20.2%在轻工业,5-10%在电子行业,其余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及仪器仪表工业。据粗略估计,全国现有16000家电镀生产厂,行业职工总数超过50万人,现有5000多条生产线和2.5-3亿m2电镀面积生产能力。常规电镀属传统加工工艺,易于土法上马,因此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工艺和设备简单,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属高毒高污行业。据统计,本行业每年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包括4亿吨含重金属废水、50000吨固体废物和3000亿立方米酸性气体。环保治理压力大,职业病发生频率高。职业卫生保障体系普遍被忽视。各电镀企业分别存在铬、氰化物、盐酸、硫化氢、氮氧化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2.2行业现状在这个行业中,少数外资、合资外企和正规专业化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和管理,自动化程度程度高、装备精良,在三废治理、环境管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再利用等项工作上能够符合ISO14001标准和OHSMS管理方法的要求。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在使用许多过时的技术和设备,大量的生产线为半机械化,一些甚至为手工操作。厂房破旧,设备肮脏,地面污水横流,车间烟雾弥漫、气味刺鼻,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镀铬车间空气样品超标率为16.7%,而绝大多数企业在新厂设计、原厂扩建和老厂改建上并未执行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的规定,更不知道要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有的不法业主竟不对劳动者提供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