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业企业噪声现状与管控摘要:在重工业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是难以消除的一种职业性危害因素。尤其在机械加工行业,噪声危害更是给职业人群的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美国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2200万的工人暴露在噪声作业环境中,这些工人在过去的30年间大约有20%存在听力损失[1]。在我国,2014年一年间噪声引起的职业性噪声聋新增病例达825例[2]。相比于美国听力损失人数比例的下降,我国的噪声聋职业病诊断人数依然在不断升高。根据国家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3],卫生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这就要求企业应当对员工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监护,对暴露在严重噪声危害的员工,应采取足够重视,认真分析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的分布状况,积极采取多方位措施保护员工的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本研究结合现阶段某企业的噪声管控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噪声管控建议与措施,且汇报了措施实施的初步成果。关键词:机械加工业;噪声1.现阶段企业噪声管控主要矛盾1.1噪声源头管控水平不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目前企业已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但部分区域仍存在以人为主的打磨、焊接作业,无法真正实现自动化隔离人、机械化代替人的源头控制手段,噪声危害将长期存在企业作业现场,噪声源头管控任重而道远。1.2噪声作业无法真正实现隔离,扩大了接害人员范围受工艺布局、作业方法等因素影响,人员相对密集,在无法实现技术源头管控的前提下,未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导致非噪声接害人员同样受到噪声损伤危害,扩大了噪声接害人群,。1.3作业人员防护意识不高,以被动防护为主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来说,企业已经为职工配发了听力防护用品,通过现场管控发现,仍存在佩戴不规范、为佩戴而佩戴,以被动防护为主。反观企业职工,听力防护知识有待提高,听力防护认识不足,导致已配备防护用品防护效能下降。1.1.3影响噪声管控的主要因素目前企业已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建立的听力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标准,全面负责听力个人防护的采购、发放、并积极对员工进行听力个人防护用品培训以及使用监督。但在对工厂员工进行听力防护管理的同时,作者也意识到目前本厂听力防护仍存在不足和问题。第一,噪声源头管控未真正实现,现阶段的工艺装备、工艺手段、作业方法不能完全将噪声消除或有效隔离,导致作业人员接触噪声职业危害;第二,作业现场人员未认识到听力损伤后果严重性,防护意愿不强,主动性弱;第三,噪声作业人员接触噪声时间长,听力受损后恢复时间不足,面临听力损伤的风险;第四,虽然企业为员工统一配发了防护用品,除去存在员工不佩戴的情况,仍有大部分员工应付佩戴,或者不能正确使用护听器,导致听力防护时间不足,防护能力不够的问题;第五,老员工的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教育时,发现老员工的听力防护意愿较差,老员工部分已经出现了听力损害,因此对职业场所的噪声不敏感,防护意识薄弱;第六,其他原因,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员工日常生活习惯也给听力损伤带来很大影响,主要包括耳机长期使用、娱乐设施的长期接触及其他作业的噪声损伤等原因。2噪声防护方面的管控建议与措施综合分析本厂的听力损失发生情况以及噪声危害管控的现状,在严格执行安监局发布的《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以及《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的前提下,作者结合现场管理实际,对工厂的噪声防护问题提出管控建议以及改进措施。2.1开展听力宣传教育开展听力防护培训,利用“爱耳日”等形式,开展听力知识宣传主题教育工作,从听力损伤的根源、听力受损过程、受损印发后果等方面开展听力知识宣教工作,借助听力受损案例分析,企业职工了解噪声知识。从而提高职工防护能力、提升员工防护意识,实现职工主动防护。2.2组织进行听力防护验证2.2.1听力防护验证措施积极组织噪声危害接触人员的听力防护验证工作,借助3M公司的E-A-Rfit验证系统,陆续开展对作业人员噪声防护效果进行验证,确保每一位员工都正确使用了具有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