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基础超声物理基础•人类可听声波:30Hz---20kHz•超声波:声源振动的频率>20,000Hz的机械波•临床常用的超声频率在2-15MHz(1MHz=1000kHz)•超声的成像原理:不同介质之间有声波的回声,接收回声成像。•声阻抗:是一种物理特性,同一种材料、组织,声阻抗不会发生改变。两侧介质的声阻抗差异越大,反射信号越强。相等则无反射。A超:根据回声波幅的高低、多少形状及有无进行诊断(组织在一束超声束上的图象)。B超:在A超基础上,通过对切面声像图的分析而作出(组织在一个超声切面上的图象)。M超:是运动或运动-时间的曲线显示,可用于心脏检查(心血管系统在一束超声束上的图象)。D超:即多普勒超声,它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测心脏、血管内血液流动时所反射回来的各种多普勒频移信息,以频谱或彩色的形式显示。超声模式•探头的选择:分辨率:横向分辨率和轴向分辨率。横向分辨力:频率越高,越能够在细小物体上反射。轴向分辨力:能够分辨两个界面之间最小的距离。总结:频率越高,横向及轴向分辨力越高,但因反射过多,衰减更多,穿透性减弱。衰减了怎么办?可以增益。根据回声信号到达时间进行有区别的补偿,成为时间增益补偿或深度增益补偿。超声重要参数λ=c/f•多普勒成像反射物向声源移动,声波被压缩,反射频率升高。反射物背离声源移动,声波被拉长,反射频率降低。血管内红细胞可反射超声信号。连续波多普勒(CW):可测高速血流(2m/s),不能定位。脉冲波多普勒(PW):可定位,血流速度测量有限制。•谐波成像:超声进入人体可产生2f、3f、4f……回声波,称为谐波,以2f能量最大,消除基波,接收2f成像称为谐波成像。•••图像干扰太大左室长轴基波发射/接收3.8M左室长轴纯净谐波发射:1.9M接收:3.8M肺部超声基础气体完全反射超声,液体有利于超声穿透。与传统超声不同,肺部超声除观察真实影像外,更多的观察伪像。真实影像:含气量减少时,显示的为真实影像。伪像:含气量增加时,超声在气体-肺组织界面发生折射或反射,产生A/B线等一系列伪像。•A线:超声波在胸膜-肺组织界面上形成强烈的反射,反射的超声波不断融合,使得在胸膜下以下形成一系列与胸膜线等间距的、平行的高回声伪影。胸膜线与A线,以及A线与A线之间的距离均应与胸膜线到探头之间的距离相等。•B线:当间质间隙容量性扩张或胸膜下的充气组织因空气丢失而收缩时,在超声显示为超声肺彗星尾征。起源于胸膜线,垂直A线,,随肺滑动运动,无衰减。•检查方法:纵向检查是肺部超声检查的基本方法,即将超声探头面与肋间隙垂直,探头中点正对肋间隙进行检查。•蝙蝠征:•部位:BLUE方案•胸膜滑动征•海岸征•窗帘征•肺搏动征•E线:皮下气肿时出现,不发源于胸膜线,无滑动征。•Z线:起源于胸膜线,但回声强度低于胸膜线,界限不清晰,迅速衰减并消失,无滑动且与A线共存。•B线意义:发现B线可除外气胸。快速鉴别心源性肺水肿及AECOPD引起的呼吸困难。•肺实变和肺不张肺实变:与肝脏、脾脏相近似,由于通气的存在,可见实变深部有不规则强回声线。肺不张:类似肺实质组织样变,便捷清晰且无明显含气征象。支气管充气征:不均匀的组织样变区域发现多个内点状或支气管样的线状高回声征象。分静态和动态支气管征,动态支气管征可区分肺不张及肺实变。•胸腔积液:四边形征及正弦波征B超下四边形征M超下正弦波征•胸膜滑动征消失:平流层征和条码征是不是代表气胸?胸膜滑动征消失不能确诊气胸气胸一定出现胸膜滑动征消失M超模式B超模式•肺点:是诊断局灶性气胸的特殊超声征象。肺点的位置可以提示胸腔的气体量。B超M超超声与容量管理•下腔腔静脉呼气末内径评价容量状态>2cm提示处于高容量状态。腔静脉细小多提示低容量状态。自主呼吸<1cm,控制通气<1.5cm。(更有意义)※单纯的IVC直径与CVP相似。IVC变异率:•1)“塌陷率”(自主呼吸患者吸气时);•2)“扩张率”(无自主呼吸的机械通气患者吸气时)。•吸气时,胸腔内压降低,右心室扩张,CVP降低。由于膈肌的下降和腹部肌肉收缩导致IAP上升,这些改变导致了IVC的“塌陷”。因此,IVC的塌陷程度是由CVP和吸气做功的大小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