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一、主要做法以“双建”模式,破解驻外党组织组建难题。xx县结合自身特色,针对流动党组织班子难配备、经费难保障等问题,把党组织建立在商会之上,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双建”模式。一是“党总支+商会”的组建模式。**年9月,xx县委组织部利用组建上海市xx商会(xx)窗业分会的契机,成立1个驻沪党总支对辖属的7个驻沪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在人员构成方面,党总支书记兼任商会会长,党总支委员与商会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二是“党费+会费”的资金集约化使用模式。xx县委在驻沪党总支成立之前,先从党费中拨出一部分,用于配班子、租房子和挂牌子,为党总支的成立提供资金支持。xx窗业分会在驻沪党总支的领导下,根据《商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广泛吸纳会员,合理收取会费,将收取到的会费作为活动经费,用于为会员和会员中的党员服务,实现了经费的集约化使用。以“互联”方式,拓展驻外党组织进展空间。xx县在流动党员管理中,逐步探究出“1+2”双向“互联”进展方式,实现了“1+2>3”的效果。一是通过“1联2”的方式,通过签订《党员—会员“互联”帮助自愿书》,让1名党员联系2名商会会员,引导商会会员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并把条件成熟的会员及时推举给党组织,探究出“以党组织促服务,以服务强党组织”的良性进展之路。二是实行“2帮1”的方式,通过2名商会会员帮扶1户经营困难党员,利用商会会员在经商上的优势,解决党员的经济困难。截至目前,已有15名经营亏损的党员在会员的帮扶下,走出了经营困境。三是驻外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大力宣传xx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为全县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构建“回馈家乡”渠道。目前,通过流动党员的引介,xx县已成功引进项目10个,资金近亿元,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进展。第1页共4页以“共管”方式,构建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年之前,xx县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一直是单独组建,与流入地缺乏有效配合,存在着流出地党组织“建后难管”、流入地“管时难接”的问题。为了争取到流入地党组织的支持,形成对外出流动党员管理的合力,**年9月xx县与张家港市组织部门密切配合,在组建张家港市杨舍镇流动党员党支部的过程中,探究流动党员党支部共建共管方式。xx县负责支部班子配备、支部制度建设、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确定由县直机关工委负责对流动党员党支部的管理;张家港市则负责党员的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育、党费的收缴,并把流动党员党支部纳入当地党组织的考核、评比和表彰。流动党员党支部负责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协助将条件适合的流动党员编入当地党组织。通过共建共管,实现了流出地与流入地有效衔接,使流动党员党支部既有“娘家”,也有“婆家”,进一步增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效果。二、主要成效xx县将驻外党组织建设成为流动的战斗堡垒,有力地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外出流动党员服务家乡进展搭建了新舞台。流动党员党支部以宣传xx进展战略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契机,在组织引导外出务工人员为家乡经济建设出谋划策,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的同时,对一些在外创业经营大户进行引导,鼓舞他们回乡创业。**年底,雄鹰实业、凤凰纱业等一大批企业落户xx县工业园区,呈现出“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的良好局面。二是为流入地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力量。流动党员党支部在积极协助流入地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把流动党员纳入当地的党员管理体系的同时,还主动参加流入地的平安社区、文明城市创建,引第2页共4页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争当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遵纪守法的监督员和处理纠纷的调解员,努力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与和谐。三是为外出流动党员干事创业增添了新动力。为了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和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xx县各流动党员党支部要求党员亮牌经营,并公布了向党支部投诉的电话。自从实行上述两项措施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三多”效果,即上门做生意的多,业务谈成的多,收入增加的多。如xx镇在上海的17名党员,自亮牌经营以来,业务明显增长,人均每月增收千元以上。四是为培育锻炼村组后备干部提供了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