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3·南京盐城一模)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A.“冷战”局面已经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2.(2012·连云港模拟)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之后的1948年到1950年,美国给16个欧洲国家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材料分别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B.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C.“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D.遏制理论的提出马歇尔计划3.(2013·扬州模拟)米洛万·德吉拉斯在《与斯大林谈话录》一书中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形势的记载:“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以下各项中,能为这一观点提供最佳佐证的是()A.北约、华约成立B.两个德国分立C.抗美援朝D.古巴导弹危机4.(2013·扬州模拟)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多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5.1958年9月14日的清晨,戴高乐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阿登纳进行了私下交谈,明确提出:“我们除了共同走一条路之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时,82岁的德国总理阿登纳那张布满皱纹的脸立刻绽开激动的笑容,因为他深信“德国的道路必须通向欧洲!”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这表明()A.法德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和解B.法德双方已经决定建立欧洲共同体C.法德双方决定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D.法德双方同意建立经济军事的同盟6.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7.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8.(2013·晋中模拟)关于未来多极化格局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美、日、欧、俄、中、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B.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美国实力的衰弱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9.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增,日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军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下列说法中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A.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B.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D.日本军队参加维和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安全10.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限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欧盟成立C.苏联解体D.9·11事件11.(2013·泰兴模拟)两极世界解体后,西方还有许多人没有摒弃冷战思维,如今的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冷战思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