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免疫佐剂Vaccineadjuvant1Vaccineadjuvant自从1925年法国免疫学家Ranmon发现在疫苗中加入某些与之无关的物质可以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以来,至今免疫佐剂的发展已近80年。•特点:•佐剂本身可以有抗原性;•也可以不具备抗原性。2Vaccineadjuvant•一、佐剂(Adjuvant):•能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佐作用的物质。•佐剂作用:•使抗原缓慢释放•延长抗原在体内停留时间•扩大抗原的表面积•促进局部的炎症反应•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与抗原提呈3vaccineadjuvant•二、佐剂的类型:•油水乳剂:矿物油、乳化剂•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脂多糖、分支杆菌、霍乱毒素等•细胞因子:白介素、干扰素等•脂质体:胆固醇类•蜂胶:蜂蜜•人工合成:胞壁酰二肽4vaccineadjuvant•1.具备免疫原性的佐剂:如卡介苗、枯草分枝杆菌、短小•棒状杆菌、百日咳杆菌、脂多糖、细胞因子等。•2.不具备免疫原性的佐剂:如氢氧化铝佐剂、磷酸铝、磷•酸钙、石蜡油、羊毛脂、表面活性剂、藻酸钙、多聚核苷•酸、胞壁肽等。5vaccineadjuvant•应用最多的是福氏佐剂、细胞因子佐剂。•(1)福氏佐剂:•完全福氏佐剂(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不完全福氏佐剂(石蜡油+羊毛脂)两种。•(2)细胞因子佐剂:细胞因子佐剂与抗原合用,可有效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IL-2、IL-1、IFNγ、IL-12、GM-CSF。•经典的铝盐佐剂,在提高抗体水平和安全方面已获得长期的实践证实。人类疫苗基本采用此佐剂。6vaccineadjuvant•三、新型佐剂•油/水乳剂型;•颗粒型;•微生物衍生物型佐剂。7vaccineadjuvant•油/水乳剂型佐剂:•MF59、AS02、Montani2deISA251和ISA2720,是一类油•包水或水包油型乳化剂。•MF59是在高压条件下将鲨烯与Tween80和Span85混合后•进行微流化进而形成均一的小滴状乳液。•AS02是一种含有单磷脂A(MPL)和皂角苷(QS221)的油包•水乳剂,能诱导强烈的抗体应答并伴有Th1型和CTL反•应。8Vaccineadjuvant•颗粒型佐剂:•将抗原输送系统与疫苗抗原复配或融合后形成颗粒状物质,显微镜下呈颗粒状。铝盐氢氧化铝、磷酸铝等的不溶性胶状沉淀,颗粒大小100-1000nm,免疫原通过静电与胶结合。•安全性佳,靶向良好,贮存作用中等,诱导强Th2应答,常见强IgE应答,但诱导CTL和CM1作用很弱。价廉,易制备。9Vaccineadjuvant•新型颗粒型佐剂种类:•病毒颗粒(virosome)•聚乙交酯(PLG)微粒•免疫刺激复合体(immuneresponsestimulatincompISCOMs)•脂质DC-Chol10Vaccineadjuvant•病毒颗粒:是一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重构病毒样颗粒,是由病毒表面糖蛋白与磷脂嵌合形成的150nm脂蛋白体。•聚乙交酯(PLG)微粒:生物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的PLG是研究颗粒佐剂的主要材料,既可包裹抗原蛋白实现蛋白疫苗的投递,有效控制抗原的释放,也可作为DNA疫苗的有效佐剂。•ISCOMs微粒:皂苷、胆固醇和磷脂组成的复合物,形成直径约40nm球型结构,结构内的皂苷与胆固醇结合而不与细胞膜表面结合。已用于兽用疫苗。•脂质-胆固醇(DC-Chol):胆固醇和磷脂组成的单层或多层脂双层膜囊结构,亲脂及两性分子与膜结合亲水分子包在膜内,脂质体将可溶性抗原转变成颗粒性抗原,其粒径大小、电荷和抗原结合能力可随不同组份比例而变化。11Vaccineadjuvant•非颗粒性佐剂•胞壁酞二肽及衍生物(MDP):•分枝杆菌肽聚糖中具佐剂活性的部分,MDP为致热原,与其人工合成而无毒性的衍生物都可诱导IL-1。亲水性衍生物倾向刺激Th2,而亲脂性衍生物倾向刺激Th1。12Vaccineadjuvant•非离子阻断共聚物:•由疏水的聚氧丙烯和聚氧乙烯侧向联接而成,后者占5%-20%,分子量2500-12500。用作添加剂加入w/o或o/w的油相中能促进双性分子提呈,也有免疫调节作用,但不能生物降解而致注射局部反应。13Vaccineadjuvant•皂昔系:•从皂树Quillajasaponaria:树皮提取的三菇类混合物,QuillaA和spikoside为其部分纯化物,为精制物。皂昔能诱导对某些蛋白强和应答、中等应答,可能是由于生成了蛋白一皂昔混合小体的结果。•QuillaA已广泛用作兽用佐剂并提议用于人体,它价廉、安全、配制简单。•细胞因子一般为分子量约20KDa。14Vaccineadju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