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校园歌曲出如今篇一:中国校园歌曲的开展校园民谣确实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表达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或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校园民谣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开展历程起源有不少人认为,此歌曲方式最早出如今我国台湾,事实上最早的校园民谣是在日本出现的。1868年,品川弥二郎创作了一首《阿宫先生》,校园民谣的雏形便出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迸发,校园民谣热在日本走向低潮。校园民谣概念的初次出现,是在七十年代初的台湾。扬弦的《渡口》、赵树海的《子夜彷徨》、胡德夫的《青年中国》等。这些人的作品包括台湾民谣时代后期的大批校园歌手,如罗大佑、齐豫、侯德建、黄大成、红蚂蚁等,他们构成了一个绝对经典的时代。兴盛70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同时开展迅猛。台湾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因而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谈到台湾的校园民谣。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把台湾诗人余光中怀乡的诗谱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欢迎。自从一位名叫李双泽的歌手在演唱会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们本人的歌”的口号后,台湾校园歌曲佳作不断。像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都是那一时期产生的。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大陆的开展大陆校园民谣的产生,最为直截了当、深远的妨碍来自台湾的校园民谣。校园民谣在传入大陆后,逐步成了一种音乐现象:它首先被那些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校园歌手们所吟唱使之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个高等,然后由于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迅速风行了整个社会并产生了极大反响。校园民谣,它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种学校的文化气氛、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思念。断殇篇代表人物:叶佳修、李建复、潘安邦、罗大佑、刘文正等。传世作品:《外婆的彭湖湾》、《童年》、《龙的传人》、《雨中即景》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潮刚刚蔓延大陆,内地乐坛还只是一潭平静的湖水,校园内传唱的仍是以“红色歌曲”居多。如今,在台湾以校园民谣创作为代表的新生代创作歌手成就最为人瞩目。1980年,李健复在新格旗下推出了首张专辑《龙的传人》。作品一经咨询世便在岛内引起轰动,成为几个世纪的经典。叶佳修创作、潘安邦演唱的歌曲《外婆的彭湖湾》让依然学生的叶佳修一夜成名,此后,他的一系列乡村风格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乡间小路》均成为经典。初出茅庐的罗大佑为刚刚转投到滚石旗下的张艾嘉制造了专辑《童年》而声名鹊起;歌曲《童年》也成为了罗大佑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说台湾校园民谣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是刘文正,作为校园民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留下了几十首传世作品。如《雨中即景》、《假设是你在我周围》、《小雨打在我身上》以及他复出后的作品《三月里的小雨》等等。那时,他常以法国影星亚兰德伦的外型出场:西装帽子、白色围巾,并由此创始了其个人歌唱生涯中最具鲜明的形象。他的表演动作与嘴型都特别夸大,穿着光鲜华美,加上外形魁梧、相貌英俊,一时间成为了许多妈妈级歌迷们少女时期的梦中情人!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内地乐坛以及校园民谣随之迎来了它“闪亮的日子”。盛世篇代表人物:郁冬、老狼、叶蓓、高晓松、小柯等。传世作品:《老屋》、《同桌的你》、《青春无悔》、《冬季校园》等。1989年还在清华读书的老狼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哥们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校园乐队“青铜器”,开场了新的音乐尝试。几年后,偶尔的时机,与高晓松一起开启了内地校园民谣的魔盒。1994年4月,广州大地音乐公司先后悄然发行了三张专辑。封面使用的是淡黄色牛皮纸,卡带的制造也相当粗糙,它们分被命名为《校园民谣一》(1983-1993)、《校园民谣二》、《校园民谣三》。随后,“校园民谣”的名字在各大媒体成为抢手语言。三张专辑中的歌曲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