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1目的和范围1.1目的对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产生的废气进行预防管理和治理,以减少废气产生,并确保达标排放,特制定本程序。1.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单位。2术语2.1燃料燃烧废气:指以煤、重油、柴油为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2.2工艺废气: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3职责3.1人力资源部为废气排放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废气排放预防和治理;负责废气排放监测。3.2生产部是废气排放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生产过程废气排放控制及日常性监测。4工作控制要点4.1废气排放控制总体原则a.从工艺上,要推广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优先采用无毒、低毒、少废的清洁生产工艺;b.原辅材料采购时,应优先采购无毒、低毒的原辅材料,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可能产生危害的有害物质名称与成份;c.对有排放标准要求的废气排放要有治理措施,确保排放达标。4.2废气排放类型a.燃料燃烧废气排放:主要是燃煤、燃油产生的废气排放;b.工艺废气排放:包括酸雾排放、铬雾排放、有机废气排放、炉窑废气排放、含尘废气排放、油烟废气排放等。c.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资的排放:包括粉尘排放、酸雾排放、苯类物排放、二氧化锰等4.3废气排放管理4.3.1污染源管理4.3.1.1人力资源部对公司的废气排放污染源进行归口管理。4.3.1.2生产车间对废气排放作业岗位制订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4.3.1.3各部门对5.2条所列类型的相关作业人员按《能力、培训和意识管理程序》要求进行培训,并使之明白违规操作可能对大气环境和作业环境造成的危害。4.3.1.4本程序5.2条所列类型的相关作业人员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配带防护用品进行操作,保护自己免受其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不当操作而造成异常排放和作业环境破坏。4.3.2废气排放治理4.3.2.1各部门按《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识别废气排放类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并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4.3.2.2列入公司环保、安全投资计划项目的废气排放和危害的治理按政府建设项目的废气排放和危害的治理的规定执行,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4.3.3废气排放和有害因素作业环境的监测管理按《监视、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执行。5相关文件《能力、培训和意识管理程序》《监视、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6记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