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教师用)10.1统计调查(2)(新授课)【理论支持】《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因此,情境引入“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怎么办?如何知道鱼塘里大约有多少条鱼?”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体验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无疑抓住了学生的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距离,从而构建了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呆板的课堂充满真实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教育学指出,教学应遵循直观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另外教师的讲解要直观,使用语言更要直观,这样才能给学生感性认识。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具有两极性,其一是积极的增力作用,其二是消极的沉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积极的教学功能,尽量避免消极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统计主要是研究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帮助人们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数据是对现实生活中被调查对象具体情况的反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最初的基础阶段。在本节的学习中,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学生将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与总体等统计概念;2.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3.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数据去估计总体的方法,学生能对较大的数据进行随机抽样。数学思考1.通过学习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通过学习初步体会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问题.通过用抽样调查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1.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好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与总体等统计概念;用样本反映总体的思想。2.难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抽样调查的相关事例和数据,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复习全面调查,按要求预习新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什么是全面调查,全面调查的步骤有哪些?【参考答案】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全面调查的步骤: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设计说明】复习旧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对比学习作铺垫。2.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怎么办?如何知道鱼塘里大约有多少条鱼?这些问题能不能用全面调查来解答?【参考答案】不能3.总体、个体、样本的意义总体:;个体:;样本:.【参考答案】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设计说明】通过作业的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内探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2:要了解某个学校2000名学生对这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应该怎样调查呢?【设计说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2承上启下,与问题1相比,只是调查的范围由一个班到一个学校,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探求新知的欲望。2.揭示课题,整理概念,板书课题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的方法。二、检查预习情况,明确检查的方法1.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的方法就是()。2.要考察的对象称为(),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学生口头回答)三、学生活动,探讨交流1.问题:上面探究中,总体、个体、样本分别指什么?【参考答案】全校学生对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每一名学生对五类电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