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字母能表示什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具体情境中探索出规律并用字母及代数式表示;2、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3、能用字母及代数式表示已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2、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初步的解释和推断,能用字母及代数式刻画简单的数量间的关系;3、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互相转化的辨证关系。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从学生所熟悉的,与学习和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问题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学习活动中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3、体验数、字母与符号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材分析]作为“九义”教材“整式的加减”中的传统内容,新教材中并没有出现整式、单项式、多项式概念以及升幂、降幂排列等,而是重点突出用字母表示数,使学生建立符号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体会用字母表示数使数学更简洁,是数学发展的必须。作为本章的开篇课,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指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将起到关键作用,并为后续的代数学习奠定基础。[教学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索并用字母表示规律;2、用字母表示学过的公式、法则、运算律等;3、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本质上是从事物的特殊性中归纳出一般性。[教学设计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较之传统教学主要有如下转变:1、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到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而本节课在教学中淡化概念教学,而始终以实际问题为主线,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和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学生思维由数到式的第一个飞跃;2、从数学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丰富的数学活动和实际应用中的建构性学习,故在教学中安排了课堂游戏、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规律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明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由“青蛙之歌”想到的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40条腿;100只青蛙,100张嘴,200只眼睛,400条腿;……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通过学生熟悉的“青蛙之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俗易懂使学生以轻松积极的心态开始学习。通过对规律的2、利用这个规律,抢答:(1)49只青蛙多少张嘴?答:49张。(2)18只青蛙多少只眼睛?答:2×18=16只眼睛。(3)25只青蛙多少条腿?答:4×25=100条腿。利用,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出一般规律的作用。二、动手动脑,探索新知1、按如图所示的方式:(1)搭1个正方形要4根火柴,搭2个正方形要7根火柴,搭3个正方形要10根火柴;(2)动动手: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要多少根火柴?答:31根。(3)动动脑: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到的?答:301根。以小组活动的方式,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先通过具体数据探索规律,并感受到具体数据的局限和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明2、想一想: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1)3X+1(2)X+X+(X+1)(3)4+3(X-1)(4)4X-(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