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纲导向思维导图考情导引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常围绕“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心知识命题,选择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实际问题,如楼房采光问题、楼间距问题、日影长短和变化等问题切入,结合各类光照图考查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应用。以选择题为主。考点一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1.地球公转运动特点(1)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________时针方向。(2)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________轨道,地球距太阳最近的位置为□________,距太阳最远的位置为远日点。2.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又称为□________平面,该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________交角。黄赤交角的度数□________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与极圈的纬度互余。黄赤交角大小决定了□________的移动范围,也决定了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范围,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________,温带□________,寒带变大。1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命题角度一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应用[经典例题](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2(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思维建模]1.材料分析有效信息获取推理分析图像信息天赤道与黄道的位置关系——图1根据图中标注的二分二至点,可推断出太阳在黄道上是□________移动,即春分点→□________→夏至点→□________→秋分点→□________→冬至点→□________。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图2文字信息日期信息:6月初6月初在夏至日之前,甲、乙、丙、丁中位于夏至点之前的是□________太阳位置:甲位置、乙位置图中甲、乙以冬至点为对称,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此日期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________相同2.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地球运行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日期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的规律。[小试牛刀](1)________(2)________[方法归纳]针对性归纳:利用地球公转速度判断季节3每年7月初,地球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慢,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每年1月初,地球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快,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当地球公转速度慢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当地球公转速度快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变式训练]下面甲图为“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示意图”,a、b、c、d、e、f分别表示不同日期,乙图为M、N、P三地“一年中昼长变化折线图”,①②③④为不同日期。读图,回答1~2题。1.当乙图日期位于②位置时,甲图的日期可能为()A.a或dB.b或eC.c或fD.e或f2.如果乙图中M地昼长变化折线图表示重庆一年昼长变化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球公转到甲图c位置时,N地出现极夜现象B.当地球公转到甲图d位置时,乙图日期位于①处C.当时间在乙图中③位置时,华北平原处于小麦播种期D.当乙图中时间从①到②,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命题角度二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经典例题]读图,回答(1)~(2)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4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思维建模]1.文字信息获取(1)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2)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2.图像信息获取∠POF=∠EOQ=∠HOE=70°3.推理分析54.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黄赤交角及其变化的影响。[小试牛刀](1)________(2)________[方法归纳]1.针对性归纳: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如下图)6(1)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2)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出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四季。(3)南北回归线的纬度=黄赤交角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