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题名称: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背景分析(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本课课标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本课时为第2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案例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关键是提出解决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能够归纳分析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将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了解分析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与途径。(三)教学内容分析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为“课标“的第2课时教学内容。中图版教材较为详细的从五大角度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只不过是没有选取太多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说,能够通过互动探究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必修一、二已对相关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进行了学习,第一单元区域已介绍了区域分析的基本方式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应该说都已经了然于胸,一个关键就是怎么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五)考情分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较多,属于高频考点。以各种图表的形式考查区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主要的命题方式。重点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对各种统计图表的解读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与途径。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探究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分析案例间联系与区别,总结具体的方法与措施,提升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良性发展,感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分析,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思路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思路: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的有关资料,课上进一步讨论、展示,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获取信息、组织表达的能力。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这样设计,首先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总结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然后再分析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措施以及技术保障措施。在前面的基础上,再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最后强调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这样真正实现了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后,学生总结方法与途径,再应用于解决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实际问题。质疑反思后完成当堂达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与途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东北地区相关案例,资料库,教材插图(二)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案、板书(三)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兴趣导入PPT课件播放:视频:黑土流失的有关视频资料。师: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那么东北地区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观看视频,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案例一探究天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探究天地——你我共努力,探究新天地。展示:探究一黑土篇、林业篇、草地篇分别在“资料库”中提供相关资料。探究:请结合教材55页相关内容及“资料库”1-2页资料,探究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要求:1.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发言人,以抢答的形式向大家汇报成果。2.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黑土篇:资料1、2:黑土流失、土壤污染的相关资料资料3:专家:保护性工作应该在黑土地开花学生结合“资料库”,分组合作探究。学生成果展示:结合资料,总结黑土流失可以从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