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课文练习答案方法点拨课本第34页活动参考答案:1.不同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不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发展中国家起步早,英国尤其早,因其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美国次之,日本第三,印度第四、巴西开始最晚。2.目前英国、美国、日本处于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而印度处于初期阶段、巴西处于中期加速阶段。3.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英国、美国、日本城市化地域将不断向农村推进,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巴西将进入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印度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化进程将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课本第35页活动参考答案:学会分析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方法:进程——早晚、水平——高低、原因——后果。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较低较慢城市扩张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有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中期阶段30%以上加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大幅拓展,出现城市群市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后期阶段70%以上趋缓甚至停滞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城乡一体化明显,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①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②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进程很快;③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课本第37页活动参考答案:1.通过读图可知1995年城市人口比重为31%,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为36%,因此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为1%。结合我国的人口总数,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有12亿×1%。2.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①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③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3.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压力的措施有: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课本第38页活动参考答案:图2.28“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在生态城市系统中,城市绿地尤其重要。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阅读图表,读出1995年和2000年的城市人口比重进行计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压力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角度来总结。模式:c——“环状+楔状”城市绿地系统。优点: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形成,拥有大片连续的城郊绿地,既保护了城市环境,又将郊野的绿地引入城市;其次,楔形绿地还可将清凉的风,新鲜的空气,甚至远山近水都借入城市;再次,环状绿地的优点是便于市民到达,而且对城市的景观有一定的装饰性。判断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是否是“园林城市”或“花园城市”,首先要看该1缺点: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过于理想化,应将城市有机地组合到自然生态系统中,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改进意见:一个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只有在30%以上,才能达到自身调节的需要。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在绿地的生态建设中,应强调生态平衡原理的主导作用,使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相协调,并注意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研究方法:城市拥有绿地的数量;其次要看该城市绿地的质量;第三要看该城市的绿化效果,即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程度。知识拓展:资料1某市几位居民对居住地的选择参考答案:从三位居民选择住房位置的考虑看,影响他们决策的因素有:工资收入、房产价格、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居住地的服务和管理等。资料2广州住房发展趋势参考答案:居住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从经济发展、工资收入、价格、交通、居住、环境等因素方面考虑。1.广州市居民呈现郊区化倾向。出现这个现象需要具备: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居民居住观念的改变,住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