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图3.7),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思考1.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点拨:煤一电一铝:依赖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赖煤炭;煤一铁一钢:依赖煤炭和铁矿2.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点拨: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A.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B.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图3.8),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C.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阅读1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1.缺水的山西省不适应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需要,尤其以晋北地区(大同一带)和晋中地区(太原一带)突出。2.万家寨引水工程是山西省为了保证能源重化工业的顺利发展建设的最大引水工程。3.它由万家寨水利枢纽(图3.9)、引水总干线、南北干线和连接段组成。4.该工程的建设大大缓解了太原、大同、朔州三个中心城市严重缺水的局面。活动根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分析以下问题。能源资源的蕴藏状况、与其他矿产资源的组合状况、区位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都决定着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内蒙古东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由伊敏、霍林河、元宝山等煤田组成(图3。10),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全国褐煤总量的76%,是全国褐煤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褐煤:煤化程度较浅的煤,热值较烟煤为低,除作为气化,低温干馏及其他化学加工的原料外,也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吸附剂等。)1.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点拨:从煤炭的蕴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矿种齐全、媒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开采。2.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点拨: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通过,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临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3.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哪些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对该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有何影响?点拨: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部分石油、食盐、天然碱、铅锌矿、铬矿等,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需要煤作燃料,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源条件。4.读图3.11,从产业结构看,内蒙古东部地区如何确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