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面试星期六上午,习惯性地在7点起床,开始撰写Sony招聘网站上的EssayQuestion。其实在此之前,对个人的职业目的并没有清晰的计划,这大概跟长时间的学生生涯有关。而跨出校门,来到一种更广阔的职业天地,我们面对的机会和挑战将会更多,此时此刻既有满怀但愿迎接激荡人生的憧憬又有前途未卜的怅然。因此我把这次应聘过程作为规划职业未来的开始,而把Sony的EssayQuestion作为职业计划的模板。此外,前一天ckj跟我提起要我一份EssayQuestion的Copy,答应了。几天前跟ckj的一席长谈让我思索了诸多问题,深感他的果敢和志向是我所缺乏的,并且他也给了我某些宝贵的提议,因此就爽快的答应了。我行文历来谨慎,也没什么创意,写完后来读了一遍,仍然感到不满意,归于流水,不可示人。索性停笔,看会儿书,换换脑筋,等晚上再来修改。刚吃完午饭就接到ulaiuqu的电话,问我有无看到网上的寻人启事,说是Intellab正在到处找我,让我下午去面试。立即上BBS,在系版找到了那条寻人启事,swanlake转载的(一直以来很佩服swanlake,睿智,勤奋,执着,跟她的每一次交谈后都可以更深切的体会到她身上的这些特质),确认了一下详细的时间和地点,收拾一下就出发了。下午三点左右跨进了Intellab的大门,接待我的是一位胖胖的女生,得知我就是他们找了一种晚上外加一种上午的wbilly,仿佛显得很兴奋,我也感到有点受宠若惊,一直以来我就不是那种张扬鲜明受人注目的人,着实有点手足无措:)她把我领到了会议室,给了一份表格,大体是某些个人信息和经历资薪方面的调查。会议室里已经有几位应聘者在等待面试,从他们的谈话中懂得他们是交大的,大概是CS的本科生吧。刚开始填表格,就有一位中等身材的男生挥动着一份考卷跑进来,“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wbilly了”,差点晕了。调查表还没有填完,面试的第一部分就开始了。面试官就是刚刚拿着我笔试试卷的那位男生,忽然认出了他就是Intel笔试时的监考。先聊了一下个人状况,得知他也是复旦的,并且跟我是一届的。他向我要了我的简历,并且告诉我由于我先前投递简历被寄存在同处浦西的EPSD部,不在他们那边,因此他们一直没有我的联络措施。(人海茫茫,假如没有网络和热心的好友,这次面试机会十之八九是没有了)他迅速地浏览了我的简历,理解了我的研究方向和项目经历,发现我没有软件开发的有关经历,很奇怪的问我,为何我没有软件开发背景,笔试的成绩居然会这样好。我向他解释道,由于我从事的ICDesign研究波及诸多软件方面的知识,加上我本人对计算机的体系构造比较感爱好,因此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也看了某些这方面的书,此外编程也是数字系统设计所少不了的工作。然后,他跟我讨论了某些笔试的题目,最终问我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的,我问了某些有关linux平台的问题。第一部分就结束了。面试的第二,三,四部分基本的程序跟第一部分的过程相似,首先问了某些我所从事过的项目的状况和在项目中的作用以及感到满意的地方,然后结合笔试问了某些问题,有的面试官会简介一下Intellab这边的基本状况,最终就是问我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的。我倒是充足运用了最终问问题的机会,由于软件开发不是我的研究爱好,因此我把这次面试更多的作为一次与IT精英交流的机会。其他的三位面试官中,一位是博士,老成持重,说话平易近人,问了我某些视频信号编码算法的问题。一位是交大硕士,95年毕业的,但他说他并不比我大诸多(应当是归于神童一类的吧),很健谈,思维敏捷。此外一位面试官印像不深,但他提到了我比较感爱好的一点,有关Intel选人的原则,不完全局限于专业知识和学历,面试重要考察应聘者的潜力,临场反应。当然不能完全排除偶尔原因:)这次Intellab面试的总体印象是感到Intel面试充足体现了他们CPU设计中pipeline的理念,四部分面试都是在小会议室一对一进行,可以让资深工程师从各个方面理解应聘者的状况,但每次要回答某些相似的问题,确实比较无聊。行文至此,大体是某些肤浅的感慨而已,若能给求职中的xdjm某些启发,也就感到很满足了。Intel二面面:说说你的背景我:……×(※面:你为何喜欢到工厂工作,而不去研究所?我:由于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