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中医中药基础知识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他是人类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又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其理深不可测,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秦汉时期。1、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气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2、社会自然科学的渗透:如哲学、数学、天文、历法3、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秦汉时期提出了:气致病,开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先河。二、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的问世三、理论体系的确立《黄帝内经》的成书,实际标志中医理论的确立,它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基础理论,和辩证论治的基础之作,《神农本草》《难经》历代医家贡献最大的有:王叔和《脉经》皇甫益《针灸》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孙思邈《千金方》等数不胜数。我们今天主要谈中医基础知识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病因、病机和诊断学的望诊和问诊、八纲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辩证、三因论宜等。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1、整体观念:是指饰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人与自然的统一性。2、辩证论治:a-症、证、病的关系概念。辩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情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症候的过程。论治:又叫试治,则是辩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贯穿中医全过程,又是中医的精髓和灵魂。四、阴阳:是哲学概念,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是对立而统一的概念。1、阴阳的对立而制约:对立即相反,制约互相抑制、相互约束。2、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依行、相互为用的关系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相互转化:阴阳学说在临床应用:贯穿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规律。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确定治疗原则,归纳药物的性能。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特性:木:木曰曲直——引申生长、升华、条达舒畅火:火曰炎上——引申温热、上升的特性土:具有播种收获的作用——引申为承载、受纳、土为万物之母金:金曰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水:水曰润下——引申为寒浮,滋润向下运行的作用。人与自然界的五行属表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29、五行属性归类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变动木肝(魂)胆目筋怒呼握火心(神)小肠舌脉喜笑忧土脾(意)胃口肉思歌秽金肺(魄)大肠鼻皮毛悲哭咳水肾(志)膀胱耳骨恐呻栗五行自然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角酸青生风东春火徽苦赤长暑南夏土宫甘黄化湿中长夏金商辛白收燥西秋水羽咸黑藏寒北冬1、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2、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3、相乘:是以强凌弱。4、相侮:我克的一行过强,反克我。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疾病治疗中运用:例—金水相生法,柳木扶土法,补南泻北法。六、藏像:(脏腑的总称)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主神志在志喜,在液为汗,开窍于舌。肺:主气,司呼吸,宣火、肃降、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与排泄。肺朝百脉,又为华盖脾:主运化,主升,主统血,(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肌肉,四胜)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藏血(志为怒,液为泪,其华爪开窍为目)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纳气,肾阴、阳,称元阳,元阴,又为真阴,真阳。(志为恐,在液为唾,主骨生髓)六腑(略)五脏的关系: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而司呼吸,实际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心与脾:心主血,脾统血,又为气血生化源,他们表现在血液的生成运化关系。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心与肝:心主血,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