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财政包括收入和支出,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②国家的分配政策③居民收入水平④公民的纳税意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2.1997年7月起,中央每年支出540亿元,用于国家增加中低收入水平的居民收入,直接受益者达8400多万人。2001年中央支出108亿元,用于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并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我国政府这一举措①是对分配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收入分配趋于合理②是对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③是对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扩大财政赤字④是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调整,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税费改革”体现了总的指导思想中的A.多予B.少取C.放活D.改革4.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继实行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土地改革、家庭联产经营及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A.以调整农村分配关系为切入点B.使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D.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5.一外国旅游者在深圳购买了我国发行的社会福利彩票,中了一等奖,他去兑奖时,彩票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他交纳个人所得税。但是这位旅游者认为他是境外人士,不应交纳个人所得税。对这位旅游者是否应该纳税,认识正确的是A.应该依法纳税,因为他是在我国境内取得收入的B.不应该纳税,因为他不是我国公民C.不应该纳税,因为中彩是一种偶然所得D.是否要纳税,应该由工商管理部门依法裁定6.我国现阶段,增值税征管工作已逐步实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堵塞征管漏洞、促进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征管增值税的主要作用是A.合理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行为B.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C.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D.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7.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中,消费的作用较为突出,一般国家为70%。美国高达80%,我国却不到60%。因此,依据国情,从国家财政政策看,我国必须A.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外需拉动内需B.通过国债投入,带动社会投资,拉动消费增长C.开发西部,以结构调整刺激消费D.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8.自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通过长期国债的投入,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国民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这说明财政A.本质上是调节经济的手段B.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D.是实现供求总量平衡的基础用心爱心专心9.从国债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我们可以看到A.事物之间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B.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C.在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中,整体处于统帅地位D.人们能够利用因果联系为人类服务10.“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用这两句俗语说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就要求我们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做到A.积累和消费的增长必须与物质资料价格增长相一致B.积累的最高限度是保证人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C.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同步增长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11.农民徐某开发的的“绿邦农业科技示范园”活动,对本乡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乡政府决定给他10万元奖金,并明确宣布此奖免交个人所得税。对乡政府的这种做法,正确的评价是A.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励先进,树立典型B.税收是交给国家的,乡政府作为国家机关,有权决定怎么做C.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乡政府无权规定税收D.免交个人所得税,应由当地税务机关决定,乡政府不能越权12.老子曰:“民之饥,以其上税之多,是以饥。”历史地看,这句话反映的是A.统治者不应征税B.分配关系的不合理C.税收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D.税收是人民贫困的根源13.为了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经济的发展,国家税务局出台了对在西部从事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外商及国内企业,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按15%征税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