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人类的食物1教材分析本课为初一北师大版《人类的食物》的新授课,是七年级下册的开篇章节。从内容上改变了以往从结构入手的编排方式,意在引发兴趣,培养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首先了解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不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差异,最后通过建议活动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比较不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差异,为第3节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研究奠定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作用的学习,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②形成珍爱生命、爱护环境、关心他人的情感。3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难点①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②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4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讨论型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全员参与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以下环节完成教学活动。那就是: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讨论→表述成果→交流共享。5教学用具多媒体、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滴管、试管6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早上吃早餐了吗?是否想过,要是不吃早餐,早上上课会怎么样?为什么我们需要摄取食物呢?2.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设计意图:①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分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2.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3.鼓励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列表。4.提问:分别含糖类、蛋白质、脂肪较多的食品有哪些?学生活动:1.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2.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3.尝试用列表法。4.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回答。设计意图: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②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活动3【讲授】演示实验教师活动: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学生活动:学生小结: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活动4【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师活动: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2.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学生活动: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2.小组讨论: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3.小结: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活动5【活动】归纳教师:1.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2.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3.提问:动物和人类的食物来源是什么?学生:1.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3.绿色植物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在品尝美味食物的同时,别忘了感谢绿色植物”的情感。活动6【活动】师生共同小结.利用投影片、课件对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疏理,反馈练习。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①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