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游戏名称:制作蛋壳不倒翁年龄班:中班游戏来源每天孩子们都会带来一些好玩的玩具。今天笑笑带来了2个不倒翁,大家挤在一起轮流着玩,都觉得玩不过瘾。聪明的陈宏轩提出:“老师,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它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以自己做吗?”对呀,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用什么东西来做呢?怎么做呢?我把这个任务交给孩子们,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一些蛋壳,大家争着抢着跟我说:“老师,做不倒翁太简单了,用蛋壳和橡皮泥就可以!”“哦?”笑笑抢着说:“因为蛋壳是圆的,橡皮泥放进去很重,所以就不会倒了!”OK,那我们就来做不倒翁吧!预期目标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2、尝试自制不倒翁,体验成功的乐趣。3.尝试用各种辅助材料装扮蛋壳,感受作品美。图片材料投放蛋壳做的不倒翁成品、蛋壳若干、橡皮泥、笔、辅助材料、水彩笔、剪刀等。游戏玩法1、探索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倒翁,并用制作好的不倒翁,和同伴一起玩;2、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游戏推进一:观察分析观察:游戏开始了,大家忙着动手制作不倒翁,工作中孩子们一个个都很认真:只见乐乐先拿起一个蛋壳,随手摆弄了几下,嘴里嘀咕着它怎么站不住呢?就从泥罐里捏出一小块橡皮泥,小心地塞进蛋壳里,可是一放手,蛋壳就随即倒下,里面的橡皮泥也跟着摆动。她皱着眉头想了想,又拿起笔将泥压到壳里固定住,放手试了试,发现蛋壳歪来倒去,她努力扶正,可是不行;她又捏了一小块橡皮泥,塞进蛋壳中,用笔用力的压了几下,这时乐乐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她双手一放,还是站不住!她皱着眉头、嘟着嘴,抬头左右看看,发现宏轩、明明他们的蛋壳也都站不住。她观察了别人一会儿,就接着拿起即贴纸、卡纸动手装饰自己的“不倒翁”。宏轩一直捣鼓着“不倒翁”,不断增加着蛋壳里的泥,自言自语的说:“咦,怎么站不住呢?”一旁的明明听了赶紧凑过去:“是呀,我的也不行。怎么搞的?”“我泥都加很多进去了”⋯⋯虽然大家的不倒翁都站不住,但是大家都很认真装饰了蛋壳。乐乐将不倒翁装扮清楚后,抬头看见宏轩用瓶盖来当做不倒翁的托,并得意地向大家炫耀他会“站”的不倒翁。乐乐和明明马上也学着宏轩这么做,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各自都玩的很开心。分析:1、乐乐、宏轩、明明他们对制作不倒翁有一定的认识,但都只停留在表面感知上。他们都知道要将橡皮泥装进蛋壳里,但不知道要将橡皮泥均匀地、平衡地压到蛋壳底部(有的将橡皮泥斜斜地贴着、有的接触点不在正中间);也不知道大约用多少量的橡皮泥,才能使蛋壳稳稳的站着。2、乐乐是个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在第一次尝试失败时,她没有放弃探索,积极发现问题,进一步发现不倒翁的秘密,利用辅助材料(铅笔)将橡皮泥固定在蛋壳里,反复进行了好几次,由于对不倒翁内部结构经验的缺乏,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制作中虽然失败了,但她还是很满意,而后对“不倒翁”进行了装饰。活动中她能自主选择材料,在探索过程中认真、专注,遇到困难时,愿意反复尝试,愿意学习同伴的经验。3、宏轩也是一个很认真专注、勇于探索且很灵活的孩子,当他制作的不倒翁无法站立时,他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增加橡皮泥来进一步探索尝试让不倒翁站立;当不倒翁还是无法站立时,他会寻找辅助材料——一个废旧品(瓶盖)借助外力让不倒翁站住。4、明明是个善于模仿、爱学习的孩子,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愿意开口向同伴请教;自己屡试屡败后看到同伴用瓶盖做托,他也马上学习模仿,也借助瓶盖让不倒翁站住。调整推进(附图)第一次游戏结束后,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发现:为什么制作的不倒翁不能坚强的站着?他们回答:“可能蛋壳太高了;或者是泥放太少了;有的说打开看看蛋壳里有什么——”我又启发他们:“会不会蛋壳也有问题呢?你们仔细看过蛋壳的形状吗?根据孩子们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对下次活动进行调整:一、材料调整:1、加入制作好的蛋壳不倒翁,帮助幼儿掌握制作方法。2、删减一些辅助材料,太多的辅助材料扰乱孩子探索的注意力。蛋壳做的不倒翁成品材料摆放有序二、教师精神支持:鼓励幼儿遇到困难,积极思考,勇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