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学会了____活动分析本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要求比较明确:“学会”作为题眼,限定了写作范围;横线上补充的内容很宽泛,可以是技能方面的,包括体育技能、劳动技能等,也可以是知识方面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都有一种甚至好几种本领,比如游泳、滑冰、做饭等。这些本领,有些是学生自己琢磨着学会的,有些是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的,有些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的,还有的是通过“拜师学艺”才学会的。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学会”,在呈现中唤醒自己的记忆,便于拓展学生作文的素材,解决为炊之米。在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的过程写下来。注意把学这项本领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练习把一件事写清楚,内容要具体。2.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有所感悟。教学重点1.把学一项本领的经历、体验写具体。2.要有真情实感,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3.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奖品。学生:课本、学习卡片、作文本。课时安排2课时(参见《英才教程/同步作文期末考场满分作文》《英才作文课堂》)一、亲近名家,聆听秘诀导语:同学们,从古到今我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生答: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写作秘诀。1.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叶圣陶——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有洞察力和善于观察的眼睛。3.莫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想象是写作的源泉。4.鲁迅——好文不厌百遍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认识了四位大作家,你们有什么感触吗?你明白了写作有什么秘诀吗?(生各抒己见,师总结:要多读书,要多观察,要学会想象,要学会修改作文)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完成本单元的习作。二、读懂要求,学会审题1.出示习作要求。题目:我学会了____要求:我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体会和同学分享。写完后,读读自己的习作,修改不通顺的地方。和同学互换习作,看看学习的过程是否写清楚了。2.引导学生理清习作要求,学会审题。(1)写作对象:写谁?——“我”,是写自己。(2)写作内容:写什么?——“学会了____”,这是半命题作文。在横线上填上表示本领或技能的词语。如:艺术方面:拍照、书法、弹琴、下棋等。劳动方面:做家务、挤牛奶、养花等。学习方面:借阅图书、做小实验等。体育方面:打乒乓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等。选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件来写。(3)写作过程:怎样写?——为什么学?怎么学?不会到会的过程,有趣味的要用细节来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学后有哪些真实体会。理清写作顺序:①起因;②不会的表现;③改变做法的原因;④学会的过程;⑤结尾体会。三、指导写作,领略方法过渡:现在就开始写吗?不着急同学们,下面我们从几种情境中先去学习一下怎样来写学会了一样本领。(出示幻灯片)1.创设情境一:包饺子,学会排序。(1)有一个小朋友也想包饺子,他学会了,可是却忘记了先后顺序,谁来帮帮他?在括号里标上序号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然后把面皮两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最后我按照这个方法一连包了好几个,越包越好,越包越熟练。()先把面皮托在手心,弄上半勺馅儿。()接着用虎口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包好了。(2)学生讨论交流,在括号里标上序号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提问:①为什么这样排序?②你能不能从句子中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①因为这样顺序才清楚。②表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4)教师鼓励学生把这些句子连成一段话。(5)学生交流,幻灯片展示:我学会了包饺子:先把面皮托在手心,弄上半勺馅儿。然后把面皮两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接着用虎口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包好了。最后我按照这个方法一连包了好几个,越包越好,越包越熟练。2.创设情境二:观察跳绳,写动作。下面我们也用这样的关联词把同学跳绳的动作连起来说,看看谁观察得认真,说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