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经济史第二单元第一课,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起点,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学生分析优势: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初中世界历史有一课讲“新航路的开辟”,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知识有大致了解。此外,一些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看相关影视剧、网上浏览也会了解古今中外航海家的知识。学生有学习本课的基本的知识储备和热情。不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必要性与可能性),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②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③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辨证的唯物史观。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实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进行问题式和合作探究式教学;②运用唯物史观、联系和归纳的思维方式;③通过提供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料,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依据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经过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西欧航海家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中国的罗盘针对欧洲航海事业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热情;②依据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待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性及伟大意义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景,设问、引导和点拨;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图片、文字史料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做到论从史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导入部分用南极破冰船,以时事联系历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背景部分采用记者采访,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过程部分以多媒体动画展示,让学生亲自到讲台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总结升华,让学生明白,新华路同时又是文明传播之路,经济发展之路,殖民扩张之路,世界市场形成之路,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课(出示图片《北极破冰船》)【过渡】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冰川逐渐消融,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北极地区,越来越受到瞩目。俄罗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拥有破冰船的国家,他打算开辟一条由欧洲经北冰洋到东南亚的最新航线。这条航线如果开辟成功,不仅可以提高商业利润,而且可规避海盗问题。回忆历史,联系时政PPT展示图片那么我们现在乃至近几百年,贯通欧亚之间的主要航线是哪条,是什么时间、由哪些人开辟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踏着历史的足迹,重走新航路。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扬帆远航——新航路开辟的经过(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记住新航路开辟的人物、时间和航线)出示ppt动画同时让学生说出航海家和航线和出航时间。识记教学内容之后主动走上讲台演示航海路线PPT展示图片过渡:每一条航线的开辟都要面对茫茫大海,未来生死难猜,当时的欧洲人为什么还要冒险开辟新航路呢?(展示哥伦布的自荐信,导入对新航路开辟背景的教学环节)二、东方的诱惑——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教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回到15世纪的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