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航路的开辟一、教材分析《开辟新航路》是第一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本单元从“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目介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首先,人类社会在古代是几大文明区域的点状分布,相互间几乎处在隔绝状态。其次,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横向交流,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第三,工业文明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由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了重大的跨越,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在客观上又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进程。第四,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本课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即原因和条件)、探寻通向东方的新航路(即经过)、让世界会合(即影响)。前4课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第5课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学生分析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专业课学习,已经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导致他们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史实(原因、人物、国家、过程等)。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航海家不畏艰险的开拓进取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冒险探索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树立全球史观。4.具体教学目标:目标一:走进历史通过角色扮演,概述新航路的概况目标二:追问历史通过分析材料,合作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目标三:评说历史通过分析材料,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目标四:知识拓展通过图片与材料分析,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课前利用百度搜索、视频编辑器、图片编辑器对所收集素材进行编辑整理,下载音频视频文件,对音频视频进行编辑,使之符合教学的各个流程。2.多媒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声音、图片、视频、音频等直观形象的再现历史,是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图片用于导入和课中,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态效果图更好的展示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有效地将地理和历史结合起来。4.利用表格建构各种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出示幻灯片(播放电影《哥伦布传》的主题曲《Sailing》)以及四位航海家的图片,。幻灯片的过程中,向学生阐述新航路概念。学生欣赏歌曲,体会哥伦布,树立学生面对困难要有坚强的信念音频,图片、PPT讲授首先概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从而引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