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目标与素养:1.了解电负性的概念、掌握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微观探析)2.了解电负性的应用。(科学探究)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一、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与应用1.电负性(1)概念: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2)标准:指定氟的电负性为4.0,并以此为标准确定其他元素的电负性。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递增。(2)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递减。3.电负性的应用(1)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电负性小于2的元素为金属元素(大部分);电负性大于2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大部分)。(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现正价。(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之间主要形成离子键;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主要形成共价键。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与元素化合价规律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1)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具体表现②主族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原子中价电子的多少。2.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1)元素化合价的决定因素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价电子排布有着密切的关系。(2)化合价规律①除族的某些元素和0族外,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族的序数。②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氢元素除外)。③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在通常情况下为0。④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表现正价,非金属元素既可显正价,也可显负价。⑤氟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⑥过渡元素的价电子较多,并且各级电离能相差不大,因此具有多种价态,如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7。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同周期元素中,稀有气体的电负性数值最大。(×)(2)非金属性越活泼的元素,电负性越小。(×)(3)价电子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是非金属元素。(×)(4)同主族元素化合价一定相同。(×)2.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越来越小B.形成离子键的两元素电负性差值一般较大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D.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A[A项,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是同周期从左至右依次增大,最大的是第ⅦA族的元素。]3.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A[由电子排布式可知:①为S,②为P,③为N,④为F。第一电离能为④>③>②>①,A项正确;原子半径应是②最大,④最小,B项不正确;电负性应是④最大,②最小,C项不正确;F无正价,最高正价①>②=③,D项不正确。]元素电负性的应用1.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元素的电负性用于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以及元素的活泼性。通常,电负性小于2的元素,大部分是金属元素;电负性大于2的元素,大部分是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例如,氟的电负性为4.0,是最强的非金属元素;钫的电负性为0.7,是最强的金属元素。2.元素的电负性与化学键类型的关系一般两成键元素电负性差值大于1.7,元素原子间形成的通常是离子键;两成键元素电负性差值小于1.7,元素原子间形成的通常是共价键,差值越大,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越强,差值越小,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越弱,当电负性差值为零时(一般为同种元素),形成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相等或相近的金属元素的原子间以金属键结合。3.电负性数值大小与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正负的关系电负性数值的大小能够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金属元素一般都在元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