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VIP免费

高中语文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_第3页
3/3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清正义与邪恶。2、探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者对词语的妙用,从而了解作者语言特色。3、明确人物形象,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学习及借鉴刘和珍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句子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学难点】重点语句的理解。【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写作背景,明确字词读音,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教学步骤】一、导入:以君字导入。“君”这里是对人的尊称,多用于称呼比自己品德才能更高的人文中自然是指鲁迅的学生刘和珍鲁迅先生是一代文豪,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却如此恭敬地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为“君”,这是为什么?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和珍是什么人?同学们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二、背景及字词:1、背景简介:请同学们看P27,注释①。大家看看,刘和珍遇害的时候才22岁,也就是跟老师的年龄差不多,段祺瑞政府对请愿的人们是如此的残忍。鲁迅先生一向都很爱护进步青年,当他知道这件事情可想而知,他会多么的沉痛,多么的惋惜,多么的愤恨。2、字词:我们一起来看题目《记念刘和珍君》,这里为什么是“记念”而不是“纪念”呢?其实这与当时鲁迅所处的时代有关,那时候白话文兴起不久,人们对字词的使用还没有很规范,注释⑧“那”字是一样的道理。任何文化、艺术都不是一下子就成熟、完美的,它们都经过粗糙的起始阶段,然后才慢慢的发展、完善,就像我们现在通用的白话文,刚开始的时候也有很多不规范,我们要懂得包容和理解。听录音,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洗涤(dí)惮(dàn)攒射(cuán)尸骸(hái)长歌当哭(dàng)喋血(dié)杀戮(lù)殒身不恤(yǔn)(xù)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2、合并归纳:问题设计:本文思路的起点是什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板书)3、齐声朗读第一、二部分,明确写作的目的。问题设计: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明确:①纪念死去的青年②写给段祺瑞政府和文人墨客(嘲讽、痛恨)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4、作业:齐声朗诵第二部分,课后背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雨丝书吧+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乐于和他人分享知识,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