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教学目的: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2.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3.结合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索的心理素质;认识反应条件是化学反应的外因,对化学反应起着很大作用。4.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素质。教学重点:硝酸的特性。难点: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教学模式:实验导学五步教学模式。(复习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教学用具:演示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物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投影:在氮的氧化物中,通常情况下,NO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为红棕色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在该反应中,N元素从+2价升高到+4价,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O元素从0价降低到—2价,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反应中O2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NO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引入新课】一、硝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硝酸样品,指导学生自学,总结HNO3的物理性质。投影: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83℃,凝固点—42℃。它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常用浓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里由于硝酸的挥发而产生“发烟”的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发烟”的原因是硝酸里放出的硝酸蒸气遇到空气里的水蒸气生成了极微小的硝酸液滴的缘故。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酸性: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投影:完成下列方程式:①HNO3的电离方程式:HNO3=H++NO3—②CuO+HNO3—③Fe(OH)3+HNO3—④CaCO3+HNO3—结论:具有酸的通性。【设问】硝酸有哪些特性呢?2.不稳定性:展示浓硝酸样品,指导学生自学,回答下列问题。投影:硝酸在常温下见光会分解,加热时分解的更快;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写出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思考】①常用浓硝酸为何呈黄色?②实验室应怎样贮放浓硝酸?3.硝酸的强氧化性:【演示实验】在投影仪上演示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验:常温下,浓硝酸、稀硝酸与铜片的反应。是否有气泡产生?逸出气泡的快、慢气体的颜色溶液颜色的变化浓硝酸有快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稀硝酸有慢无色遇空气变红色溶液变为蓝色【分析小结】通过对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结论】①硝酸具有强氧化性。②氧化能力:浓HNO3>稀HNO3。③通常,浓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NO2;稀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NO。【发散思维】试推测常温下,浓硝酸、稀硝酸与不活泼金属银的反应方程式。Ag+2HNO3(浓)=AgNO3+NO2↑+H2O3Ag+4HNO3(稀)=3AgNO3+NO↑+2H2O【演示实验】演示Fe在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钝化:【思考应用】①能否用铁、铝槽车装运浓硝酸?②铝、铁遇冷的浓H2SO4能否发生钝化现象?【设疑】若将浓HNO3和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所得混合物叫什么?其氧化能力如何?【德育渗透】介绍“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演示实验】演示木炭在热的浓硝酸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推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4HNO3(浓)△=CO2↑+4NO2↑+2H2O【课外钻研】查阅有关资料,写出S、P与热的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本节小结】①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几乎所有的金属而生成硝酸盐;也能与某些非金属发生反应。②硝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氧化能力越强,越容易分解。【反馈练习】1、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烧杯露置于空气中,其中,质量增加的是浓H2SO4,原因是:浓H2SO4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减少的是浓盐酸、浓硝酸,原因是:浓盐酸、浓硝酸均具有挥发性。2、下列事实各说明了硝酸的什么特性?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事实特性化学方程式久置的硝酸呈黄色热的浓硝酸使红热的碳燃烧铝容器可盛放冷的浓硝酸—————3、下列试剂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的是:(B)A、浓HNO3B、NaCl溶液C、新制氯水D、AgNO3溶液4、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