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航路的开辟一、教材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II)第二单元的第7课,在历史必修(II)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从背景到过程到影响,条理清晰;但本课内容叙述的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到欧、亚、非、美洲广大地区,有一定难度。作为网络探究课型,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二、学生分析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通过高一一学年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历史抽象思维以及认知水平还比较欠缺,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初步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史料的搜集、梳理与运用的能力。2、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概况。3、理解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等课标中要求的历史名词的含义;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交流、小组展示,体验学习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会搜集史料,梳理历史信息,从不同角度,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对历史事件作出价值评判2、初步形成历史意识和全球观念。3、通过对历史人物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学习,初步树立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利用格式工厂截取视频资料,创设情境。用于导入环节,引领学生神入历史画面之中,感受航海家的冒险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文字史料,认识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借用高考题材料,史观方法多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可视化思维工具使用,主要用于新航路开辟原因、过程、影响等基础知识,形成思维导图。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提供视频资料:《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演示]《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看视频、地图思考问题;并感受15世纪欧洲的历格式工厂截取视频、合并视频图》。史氛围。讲授:一、背景[设置情景]:假如我们生活在15世纪的西班牙,作为商人,你最需要什么?当时面临着什么主要问题?作为国王和宗教领袖,你意欲何为?作为航海家,你有什么抱负,当时的条件支不支持你实现抱负?[引导归纳]:比如讲解欧洲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如适时引出当时旧商路受阻这一学生可能不知道的原因;及时对学生发言加以归纳总结和评价。学生按课前所分的商人组、国王组、教会组和航海家组,根据所找资料分别汇报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可行性报告。学生边汇报探究成果,边听老师的引导、纠正和总结。播放背景音乐《sailing》衬托氛围,学生角色扮演二、过程[组织学生活动]:组织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迪亚十、达伽玛、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教师鼓励性评点按课前的分工,四个小组各派一位代表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形式上有的以讲解员的身份,有的以航海家本人的身份、有的以其船员的身份)。介绍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ppt动态路线图;图片;flash动画等。路的过程三、影响创设情景,提供探究材料。设置问题,从世界、欧洲、亚非拉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影响提取图片、文字史料中的信息,概括信息、回答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四、评价图片史料:麦哲伦纪念碑及碑文、拉普拉普纪念碑及碑文;文字史料:文明交流(物种交流、文化交流)史观方法、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文字史料。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再设计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