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氧化还原反应限时训练评讲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2)掌握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体会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授课题目第1课氧化还原反应限时训练评讲拟1课时第1课时明确目标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熟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难点: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否有分子中各原子重新组合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H2SO4+BaCl2═BaSO4↓+2HClB.Fe2O3+3H2SO4═Fe2(SO4)3+3H2OC.CaO+H2O═Ca(OH)2D.3CO+Fe2O32Fe+3CO23.对于反应2Na+2H2O==2NaOH+H2↑的不正确说法是()A.属于置换反应B.Na是还原剂C.H2O是还原剂D.还原产物是H2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Fe2O3+3H2SO4═Fe2(SO4)3+3H2OB.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2Mg+CO2C+2MgOD.CO+H2O(g)CO2+H25.在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A.2Na+2H2O=2NaOH+H2↑B.Na2O+H2O=2NaOHC.H2OH2↑+O2↑D.C+H2OCO+H26.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属于还原反应的是()A.HCl→Cl2B.Na→Na+C.CO→CO2D.Fe3+→Fe2+7.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以上都不是8.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式为2N2H4+N2O4=3N2+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联氨是还原剂C.联氨是氧化剂D.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10.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个数比为()A.1∶2B.2∶1C.1∶1D.3∶211.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3Cl2+6NaOH=5NaCl+NaClO3+3H2OB.2Br—+Cl2=2Cl—+Br2C.CaCO3+2HCl=CaCl2+H2O+CO2D.CO2+Na2O2=Na2CO3+O212.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则Na2SeO3的作用是()A.还原剂B.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以上均不是1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高温CaO+CO2↑B.Na2O+H2O=2NaOHC.Na2CO3+2HCl=2NaCl+H2O+CO2↑D.4HNO3(浓)△4NO2↑+O2↑+2H2O14.单质X和Y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X2+Y2-,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氧化性④XY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⑤Y的氧化性比XY中的X2+氧化性强。以上叙述正确的是A.①④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⑤15.在3Cl2+6KOH=5KCl+KClO3+3H2O反应中,还原产物是()A.KClO3B.KClC.KCl+H2OD.H2O二.填空题(16、17小题,每空3分,18题10分,共40分)16.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1)2Fe+3Cl22FeCl3氧化剂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2)2KClO32KCl+3O2↑氧化剂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3)2Al+3H2SO4=Al2(SO4)3+3H2↑氧化剂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17.在2Mg+CO2C+2MgO反应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18.以Fe和HCl反应为例,用双线桥法描述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因材施教: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