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一、内容及解析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部分,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对贾府做了一次直接描写,主要介绍了小说的典型环境,接受了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面貌,拉开《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解析:本文是逼问必修3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古代小说。二、目标及解析目标:1、掌握阅读古代小说的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性格入手,学习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写作方法。3、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特点。4、分析、讨论,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解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深化小说鉴赏知识,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时运用的细腻鲜明的刻画笔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学习本单元接下来其他课文打好基础。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许多学生对《红楼梦》已经有初步的了解,有不少同学看过影视,但作为文学读本,《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于同学们来说还感受肤浅,课文又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2、讨论分析法。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3、点拨教学法。《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通过教师必要的点四、教学支持条件1、重视预习环节,通过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小说内容。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把握课文主题。3、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发展脉络,知人论世。2、梳理选文情节。【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二)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曹因牵连其间,被抄家,从此衰落,曹雪芹正值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这种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痛苦的回顾。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作品介绍《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了解背景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了解情节课文小结练习巩固分析人物学习写法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它的故事内容涉及到了多种知识领域: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纺织刺绣、中医药善、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等等,无所不有。《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的影响:“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得硕亭《草珠一串》)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红楼梦》的序幕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