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学目标:1、了解《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解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六艺,文中各官职)3、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2、指导学生来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000年前,一位先辈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这就是“浑天说”。这位先辈通过此学说设计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后来,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后汉书》走进张衡,了解他的贡献,体会他的为人,品味他的处世情怀。二:了解《后汉书》《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三:初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1、提示注音2、属文(zhǔ)璇机(xuán)算罔论(wǎnɡ)蟾蜍(chánchú)逾侈(chǐ)邓骘(zhì)中有都(dū)柱乞骸(hái)骨疾恶(wù)3、疏通字句4、虽才高于世,而无娇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1)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善于机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也得不到提升。(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4)时政事减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情。5、疏通词语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友善交好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张衡传》)——擅长征:从此替爷征。(《木兰诗》)——出征,远行挟天子以征四方。(《赤壁之战》)——征伐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征召,特指君召臣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本义是纯洁的上等米以精铜制成。(《张衡传》)——物的纯质瑜得精兵五万。(《赤壁之战》)——军中精锐精思傅会。(《张衡传》)——精心,专诚施: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实施,施行己所不为,勿施于人。(《论语》)——加,施加施关发机。(《张衡传》)——设置机:衡善机巧;牙机巧制。(《张衡传》)——器械,机械不闻机杼声。(《木兰诗》)——织布机施关发机。(《张衡传》)——枢纽,关键四:整体感知课文接龙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2)张衡的潜心科研。(3)张衡的不慕名利。(4)张衡的重大发明。第三部分(5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1、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张衡的高尚品德?(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