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理解原电池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认识到电及电池对现代人类生活的不可替代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桥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长实验操作的技能。3.通过讨论、探究与归纳,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半电池、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疑、提问、假设、验证等系列的探究活动,体验其中的困惑与快乐,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感受科学的内在美。【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旨创设情境·提出问新课引入【课件场景】多种电池图片及一节干电池组成的闭合电路画面(图1)(图2)【情境引入】提到电池,大家都非常熟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处处都要用到电池,……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观看、倾听、思考】【思考交流】【回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笔记】让学生了解电源在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信息呈现、突出主题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旨题【讲述】介绍伏特、丹尼尔两位电池创造者,介绍“伏打电池”“丹尼尔电池”的构造。简要介绍电池的发展史。【图片展示】伏特、丹尼尔照片【设问过渡】那么电池是一种怎样的装置?【板书】第一节原电池原电池【板书】1.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过渡】原电池我们在高一已介绍过,这节课我们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过渡】我们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之后,应该学会认清事物的本质,探索物质及物质变化内在的规律。例如,在化学家和我们化学学习者眼里,电池是怎样计制造出来的呢?【提出问题】展示一节干电池,结合生活实际学生提出问题:①形成原电池,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②正负极是怎样规定的呢?③电池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能提供电流?④你知道电池是怎样设计的吗?(参考问题)【倾听】【比较、思考】【回答】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从电学角度分析看,其作用就相当于的电源。【思考】【记录】【小组讨论、组长集中并提出自己小组的疑问】以纸条记录、留待互相解答。加强理科学生的人文教育引出主题让学生理解选修IV的课程设置作用。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及电学角度分析。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旨设计方案·探究实践原电池形成条件【课件场景】图2一节干电池组成的闭合电路灯泡发亮画面图3图4图5图6【问题探究一】原电池形成条件图3:灯泡发光电路①要产生电能,在电路中应该有什么通过?②什么样的反应才能转移电子、形成电流?③电流、电子的的移动方向?图4:锌片放入稀硫酸实验④装置所示实验是否构成氧化还原反应?现象是什么?如何解释?【动画放大】离子反应本质,及得失电子过程。⑤是否构成原电池?是否可能有热量产生?图5:电池短路……学生亲身感受电池短路后会发烫。⑥图中装置做怎样改进可形成原电池?【课件演示】【回忆、思考、对比】【分组讨论交流问题】【回答】①电子②氧化还原反应③……相反④是,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冒出,有得失电子。⑤否,且有热量放出【体验】⑥如图5所示。【观看、记录】让物理电学知识指导学生完成原电池的相关学习,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从电路入手,知道电池的作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对比,理解金属与酸反应放出大量热的原因之一。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旨图6:动画演示电子转移过程并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图7:原电池判断⑦请大家判断下列装置是不是原电池,不是的说明理由。(图7)【问题】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板书】2.形成简单原电池的条件:①存在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有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③有电解质溶液。④形成闭合回路。【分组讨论交流问题】【回答】D是,A无自发氧化还原反应B电极相同C无电解质E是开路【交流回答】①存在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活性不同两个电极。③有电解质溶液。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