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学习文言中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文言文能力。2、学习古人的进谏艺术,明白说话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情感性目标:引导学生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做一个敢于面对现实,能正视自身的缺点。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一、导入新课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感悟新知(5分钟)1、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由魏征的故事导入学生自读材料,感知历史人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2、了解《战国策》《战国策》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注意以下加点的字。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④吾妻之美我者。物了解作品。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学生合作完成对课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⑥徐公何能及君也!三、探究新知(一)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注意以下字词:1、一词多义。①朝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②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服,本义是,这里是,名词作动词)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本义是,这里是,词活用作词)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本义是,这里是,词活用作词)④闻寡人之耳者(闻,本义是,这里是,词活用作词)3、古今异义。①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③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④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4、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概意思。(二)积累一个成语。文的理解初步理解人物学生归纳所学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门庭若市:(三)你觉得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有自知之明,语气委婉、善于进谏的人四、归纳整理五、达标测评1.解释加点的词语。修八尺()形貌昳丽()朝服衣冠()旦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臣诚知()皆以美于徐公()方千里()王之蔽()面刺()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渐进()期年()3.翻译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③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邹忌的讽谏艺...